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695)

作者: 簌簌吹雪 阅读记录

公社的人嘴巴都闭得死紧,根本不会与旁人说农具由来,问得多了还会警惕起来,自觉维护帮了他们良多的襄王。毕竟,万一被人说这样不合适、应该要黎国那些官爷回来管事,他们的好日子不久到头了?

这样一来,只从外人口中打探到些消息的许将军,自然无法理解。

许将军不想要荆州带来的拖累和危险,更不想与山匪民夫打交道,但听到拓荒成绩,还是难以避免地心动了。

粮和布,基本等同于金钱,来年都种上粮食,到时候北部危机解除,信州关兵力充足,他派大军出去把税收上来,信州粮仓不就更充足了?

仅有的消息和落后的认知,让明明受挫了的许将军仍抱着幻梦,心痛地筹着钱,在蒸蒸日上的荆州旁边,等待着写作“调查”、读作“掩饰”的黎四皇子到来。

另一边的东荆城,薛瑜也等到了第二次出来行商的由士绅们入股的商队。

这次商队载的货物有些特别,之前绝大多数都是出自薛瑜手笔的产品,这次清颜阁货物和书本加起来也只占了七成,另外三成都是精挑细选后的士绅庄园里的产品。

在白露商街停留了一段时间,货物单子上也更新了些迅速汇聚了四国商贾的商街铺子中的货物。

这样的变化,薛瑜乐见其成,见牛力打理得井井有条,就没有多插手。只要大方向上是走出去、是一致的,她也没必要事事过问。

上次出行中的随行子弟只来了三分之二,少的人换成了更精明些的管事。让新一辈见识楚国的态度,一次也就够了。三分之一子弟留在京中读书打理家中事项,来的这部分人却不是所有人都要赶去楚国。

短短几天,襄王府门房就接了几家帖子,皆是“仰慕”襄王,来送自家子弟任凭差使、端茶送水也行的。

到底是差使,还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馋薛瑜手中东西和身边位置的,都不重要。

薛瑜晾了他们几天,先让先前打理过京中产业的流珠去见过几家家里有粮铺产业的士族管事和子弟,摸了摸粮铺的底,把明年会有大批产粮的地界与他们谈生意的风声透出去。

收到风声的人只当襄王指的是到处大变样的东荆,压根没往传言里在齐国帮助下才重建不久的荆州去想。

薛瑜只是为了让他们提前心里有数,放出消息后,京中士绅子弟、管事们更加眼红东荆各处的事,却成了意外之喜。

这次秋收后,各地公田就要安排上冬麦的事,各处粮仓起码能稳在水平线上,荆州的粮食大部分就近供应驻军,这里的百姓留出他们的口粮后,消耗不了的部分,自然得进入流通。

市场总得流通起来才有繁荣发展,公社都建了,再统一卖粮,换取需要的货物,争取话语权也不是什么难事。

在此之外,更加踊跃试图送子弟到她身边的事,不得不说,引起了东荆上下士绅极强的危机感。

之前听京城传来的信件里羡慕他们,毕竟不在眼前感觉不够强烈;后来临近郡县也有人入学县学准备考试,他们瞧不上对方出身;但现在,能在京城站稳脚跟的士族,千里迢迢眼巴巴地求襄王给个机会,商队过来后每天都有帖子送去白露山,就想有个为襄王做事的机会,还瞧见有人询问是不是进入王府也得考试的,他们就真的坐不住了。

东西抢了才香,虽然话俗了些,但的确就是这个理。

薛瑜听着陈关办成了事来表功,心里明镜一样,紧跟着安排下去。

士族们不想考试自降身份是真的,虽然国子监入朝考核和在职官员的考核本就安排上了,但要是单纯在京城铺开选官考试,受到的阻力仍会很大。

只是现在是在东荆,多了一层“拥护之功”,又有争抢的危机感在,别说考试了,让他们真来端茶送水,大约也不会有人有意见。

但正常情况下,没人会主动提考试罢了。背后陈关两边吹风鼓动攀比,暗示里面条件最差的子弟可以试试选官考试考入王府等等手段,就不必铺开了。

京城士绅子弟也允许加入县学参与年末考试的消息,很快传了过去,东荆城士绅脑中警铃大作,被莫名其妙代表了、只想着能凭情分被收入襄王麾下的京城子弟,有一个算一个拿到了入学考试报名单。

来都来了,总得留下些人添砖加瓦才行。

陈关倒不是专门为这件小事来,逗了个趣,才说起之前薛瑜专门安排的事,“斛生、陈道人和守一三人,已经带人悄悄送出去了。酿酒在路上让他们露了一手,再过两天就能追出去让探子们瞧瞧,再转个弯抹消踪迹,就顺顺当当进了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