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596)

作者: 簌簌吹雪 阅读记录

气氛正好,崔齐光见薛瑜松了口,连忙问道,“殿下有何困难之处,不如说来听听,若在下能解决,岂不是皆大欢喜之事?”

鱼儿上钩。

薛瑜状似无奈地叹息,“私心上,我愿意尽早筑堤。但我齐国本就不够富裕,人手也不够,护送使君回国尚可成行,从齐运送各色材料,又带民夫入黎,使君的队伍里护卫不多,我大齐相送,自是要带些兵丁护送。但如此一来,一则恐遭人误会,齐黎交战,二则材料人力皆缺,我大齐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崔齐光被感动了,虽然没人没材料,但人家肯不要钱来帮忙做事,还是压根占不到便宜、不做也不会危及自身的事,还不够说明态度的吗?想来,刚刚的尖锐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罢了。

无耻的人能理直气壮地道德绑架,但有道德底线的人无奈之下唯一能想到法子是道德绑架的时候,当这个办法不是唯一选项,就会立刻被抛弃。

崔齐光看着襄王为难的神色,心中激荡,“入荆州后我以使臣修堤名义广传消息,为固堤招工,材料上,殿下需要何材料,我来想想办法。”

薛瑜神色转忧为喜,笑眯眯道,“使君大义明理,看来不出几日就能送使君归国。固堤其中一物就是山中泥土,其他的不过石木料子,山中皆有,与其从齐国运去,不如就地取材,使君觉得呢?”

“那是自然。”

崔齐光答应得痛快,荆州给了别人那是过分,但取荆州的土、荆州的树来补荆州的河堤,不还是自家的东西?完全是本分所在,一点问题也没有。也难怪襄王为难,从齐国运土去黎,车和人都要钱,可以在本土找到的东西,何必费这种力气?

薛瑜让他略等片刻,等到一刻钟后回来时手上拿了一张纸条,写了几个地名。

她离开的时间卡得很准,踩着正常议事大概商量了片刻的时间回来,崔齐光看着她也觉得是去临时商议过,扫了一眼地名,回忆了一下家中典籍记载里这些地方应该都没有特殊的矿藏,也应了下来。

“另外,小王有个不情之请。若使君肯应,此次花销我愿一力担之。将陛下赐的财宝卖掉,也在所不惜。”

说话愈发客气的薛瑜顿了顿,等到崔齐光表态度会量力而行做到,才道,“我齐国藏书不多,百年来收集的散佚书籍也比不得从东齐传承下来的士族,崔使君出身高门大族,若在筑堤时,肯将记得的藏书默写或复述出来,便是我齐国读书人之幸了。”

“那有何难?束之高阁不过一堆废木,能让想读之人读到,也是书的幸运。只是不需殿下倾尽家财,我齐国之堤,禀明圣上自会为殿下补足。”崔齐光想起在齐国国都遇到的大型辩论和私人学社,对殷殷向学的学风再次生出了羡慕。

薛瑜假意为他着想,“使君虽是主使,但出使队伍中也有他人。时间不等人,不如尽快回去议后再谈?”

“不必了,我能做主。”崔齐光想到回去要和中年人们掰扯许久就头疼,一推二推下去,夏汛都要来了!

他掏出印鉴,对薛瑜郑重施礼,“此事,便倚仗殿下了。殿下仁义,无以为报,殿下若有用得到在下之处,齐光义不容辞。”

薛瑜托住他的手,虚扶起身,两人相视而笑,对结果都很满意。

具体的细节琐事,就要交给崔齐光和准备好了的江乐山去敲定,有心算无心,基础已经打好,反正自己这边吃不了亏就是了。

薛瑜离开口舌战场,弹了弹其实前天就写好的纸条,心满意足。她比较贪心,不仅要矿藏平民,崔齐光脑袋里的学识和他本人,她也想要。

人才嘛,虽然嫩了点,但不嫌多啊。就是和方锦湖待久了,江乐山出的主意也越来越坏了,还好把人放出去玩了。

第217章 . 德不配位(二更) 阿兄

夏日昼长夜短, 虽过程曲折了些,但到底事情办成了,赶在彻底封城之前, 怀揣着希望, 崔齐光赶回了使臣队伍住处。

出行前带足了银两,吃穿倒是不愁, 只是在边关眼看待了一个月,回不去谁都发愁。东荆城设了驿馆, 但并不大,被使臣们住了个满满当当,夜色已经罩了下来,崔齐光听着门内忽高忽低的叹息声,压住自己的笑意想要敲开门, 告诉他们襄王愿意出手这个好消息。

事情没办成之前,队伍里的老人会颠来倒去地琢磨问题, 生怕被坑在齐国, 或是惹恼了齐人, 但事情已经办完,落印签章,谁也说不出反悔二字。毕竟主使站到外面代表的就是整个队伍的体面,最多就是拉着他埋怨几句罢了。

口中茶香久久不散,涩意被醇厚的香味替代, 舌尖上似乎还留着一点回甘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