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被首辅退婚之后(35)

作者: 迟银河 阅读记录

“中了进士,就可以做官了,”顾裳问沈练:“沈学长,你想做官吗?”

沈练脸有些红,他坚定地说:“我考科举不是为了做官,是想尽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做点事情。”

顾裳看向沈练,带了一丝敬佩,“我先祝你得偿所愿,金榜题名。”

“多谢。”沈炼答。

两人总算搭上话了,戚大献暗暗高兴。赵宝庆则想到一个问题,戚沈两人都不错,为啥会和张居正这种人交往?

肯定是不知道他的真面目,她想,张居正这人,能言善辩,很有迷惑性。

芸娘道:“我听几个学长议论,他们中进士之后,想成为翰林,然后进入六部,做个尚书;有的还说要入阁。说的好像挺容易一样!”

“要考的成绩好,在三甲前几名,才能进入翰林院。”顾裳道:“我们书院厉害的学长很多,做翰林有可能。不过,六部尚书,可没有那么容易做。入阁就更加难。”

赵宝庆对官职什么的,是一窍不通的,听芸娘顾裳她们给她科普,她觉得她们很厉害,什么都懂。

“当大官很难,所以他们是在说大话吧?”芸娘笑道。

“这不算什么,我一个朋友还说,他以后要做首辅呢,”戚大献道,“他是岳麓书院的学生,读书倒是很厉害。”

“谁呀?我们书院成绩最好的白学长,都不敢那么说!”芸娘问。

戚大献笑道:“你们以前见过的,他姓张。”

几人咋舌,首辅是天下最大的官,就是以前的丞相,帮助皇帝治理国家的。这牛吹的真大!他们听戚大献一说,都知道是谁了,张居正上次在白云书院,还是很出了风头。

张居正野心真大,还能吹牛,赵宝庆想。他怎么不说以后要做皇帝?

“戚学长,你不如也去考一下科举,说不定以后也能做个尚书呢!”芸娘又说。

戚大献摆手,“我读书真不行,不用去献丑了。我就考个武举,还可以试一下。以后从军,能保家卫国什么的,就是我的理想。”他家有个世袭的将军职位,他以后就是一位将军。

沈炼是对官职没什么追求,他不要求官职大小,只要能报效国家和百姓,他就愿意做。他只是对自己的成绩不自信,不知道能不能考中,需要多准备。

赵宝庆想,看看人家戚大献和沈炼,都那么谦虚,就那个张居正,还想做首辅呢,真是狂的没边!真希望他考不中,好好打脸。

书院里的时间,日日都重复,感觉上过得很慢,可实际上,时光飞逝。

赵宝庆每日就是上课、下学、读书、写字,也算过得充实。她除了和芸娘、顾裳关系比较好,最熟的男学生,就是戚大献和沈练。最近,白学长也和她走得很近。

戚大献算是比较有趣的人,他从小练武,又跟着父亲在军中历练,经历比较丰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是赵宝庆从来没有听过的,赵宝庆很喜欢和他聊天。

而沈炼和顾裳,两人都喜欢到林中散步,有时候遇见会聊几句。沈练依旧话不多,都是顾裳问一个,他答一句,他常常被流苏笑话。

举子们都在努力复习,十多年的寒窗苦读,都想争取在京城的会试中,考取功名。有些人还会猜测考试的题目,想提前准备。不过,那是很难的,毕竟,出题的人想什么,别人也猜不到。

作弊,也基本是不可能的。考场戒备森严,什么也不能带进去;评卷子的考官,也看不见考生的名字。而且,所有考生的卷子,都会有人抄写一遍,以防有人辨认出字迹,或者留什么暗号。

所以,这真是一场凭实力的,最高级别的考试。

到了夏末,很多同窗都要离开书院,去京城参加会试。

书院里弥漫着一股气息,既有学子们对金榜题名的期许和兴奋,也有淡淡离别的惆怅。

戚大献和沈练两人也要启程。临别前,他们来和赵宝庆顾裳等人辞别。几人沿着林间小路,慢慢走。

芸娘拉着赵宝庆,和戚大献并排走。芸娘脸带惆怅,问问戚大献:“戚学长,你也要走?还会回来书院吗?”

戚大献说,他在这里已经和老师学得差不多了,他准备在京城呆一段时间,拜访名师,会见朋友,也准备一下武举考试。

而沈练,这次去京城,是抱着一定要考上的目标。就算考不上,也不会回来。书院学费不菲,他读了几年,资助金已经用完了。

赵宝庆打心眼里羡慕戚大献,甚至所有男子,可以自由地到处去。不像女子,只能嫁人。

这次离别,不知何日再见面?她些伤感。

“两位学妹,我觉得,我们以后会再见面的,“戚大献说,“赵姑娘,你是江陵人吧?江陵我去过,不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