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贵妃被迫搞基建(92)

然而,已经没有人愿意去听那些反对的话了,不管以后真假,至少眼下是实实在在的银子和干粮!

等凑够了一定的人数,官员们立刻安排官兵护送启程,沿途各州县都设置了休息的地方,大家白日里赶路,晚上一起挤着睡觉,路上还有人给他们说朝廷在边关建新城的目的,听得多了,大家陆陆续续对未来生出些许期盼来。

皇上舍下那么多银两和粮食,沿途官员们费心费力,总不至于就为了骗大家去边关赴死的。

于是,迁徙的队伍越来越多,若能从足够高的地方俯视,会发现一条条黑色的长龙正在往同一个目的地汇聚。

徙民实边就这样浩浩荡荡地开始了,后世对此的评价相当之高,普遍认为,正是从这一年冬天的大迁徙开始,谢氏王朝拉开了盛世的帷幕。

当徙民实边送钱送粮的消息传开之后,几乎瞬间就盖过了之前多处地动带来的恐慌,百姓哪里还有心思去操心龙脉的事?都在琢磨这送钱送粮到底是真还是假,每个人送多少,有些家里揭不开锅的都起了心思,想要打听一下。

如此一来,把吕盛安一党气得够呛,好不容易等到了合适的时机,费心费力还费钱的搞出这么大阵仗,四处散布流言造势,眼看着已经有点儿效果了,结果谢长风突然来这么一手!生生把火给扑灭了。

“侯爷,那么大一笔银子,若是能到手,与我们是一大助力啊。”

又有人道:“大业要紧,银子总不会跑的,等拿下京城,再去抢来也不迟。”

“一旦侯爷登上大统,只能行封赏大赦之事,如何再去伸手拿银子?”

“况且,大业若成,侯爷要忙的事多如繁星,怕是很难腾出手来干旁的事。”

“那你怎知这不是陷阱?”

“徙民实边是皇上和孔戟一力促成的,想要赶在寒冬前将人都迁到边关,否则也不会如此急切搬空国库内库去办此事。”

“不若我们兵分两路?”

“不可!”

“为何不可?京城如今已经空了大半,守备力量薄弱,咱们出其不意攻进去,未必就需要这许多的人马。”

“你忘了还有孔戟?”

“他已是残废之躯,又能如何?更何况,侯爷不是已经探明,孔家军都在边关按兵未动,即便到时候他发现不对,也来不及了。”

“大业成败在此一举,不能有任何闪失。”

“……”

众人争执不休,吕盛安沉吟不语,半晌,他看向一直安静坐在一旁的年轻人。

湛镇川挺直着脊梁,任由吕盛安打量,他生了一副好样貌,剑眉星目、丰神俊朗,若没有十年前先帝血洗长临观一事,他本也应是官宦子弟,而不是沦落为一介山匪。

便是这山匪,当年若非吕盛安私下里将他掉包救出来,他怕是都没得做。

“镇川以为如何?”

“私以为此举不妥。”湛镇川道:“眼下京城的守备军固然不多,但孔戟始终是个大患,他回京时那般高调,后来却突然消失匿迹一般,甘心被困长公主府,这不是他的行事作风。”

“大理寺和刑部此番动了真格,我们至今无法得知宗鹤鸣和景旭然的供词,还是稳妥些的好。”

“大业不容有失,一旦能成,银子迟早会有。”

“有什么?内库和国库都被搬空了!”

湛镇川淡淡扫过去:“大人您跟着侯爷,就只是为了那点儿黄白之物?”

那人被噎住,扭头不语。

吕盛安其实心里对那笔银子也很心动,这些年为了招兵买马,他也是捉襟见肘,但听了湛镇川的这番话,觉得也有道理,只要能成事,迟早会有银子的,实在不行,杀几个大户抄家便是了!

如此一想,吕盛安定了心:“依照原计划行事。”

纵然有人心有不甘,却也不敢再多言,毕竟确实大业为重。

……

“咱们带了这么多银子上路,居然没人来劫?”

谭怀鲁没应声,他知道崔鸿白的意思,但不愿搭理。

崔鸿白抚了抚长须,道:“如今看来,皇上其实也挺好的。”

谭怀鲁斜他一眼:“玻璃挣得不少吧?”

崔鸿白哈哈大笑:“皇上不是给了你水泥的方子?等弄出来,定然也是挣钱的买卖。”

谭怀鲁道:“都是身外之物罢了,老夫又不似你这般。”

“那你为何闷闷不乐?”

“明知故问!”

崔鸿白收了笑,道:“吕家早晚有这一遭的,早来总比迟来的好。”

“为了一己私欲,不惜置百姓于水深火热,当真是可恨之极!”

“倒也未必会祸及百姓。”崔鸿白道:“他手里兵马不多,大抵会趁着城中空虚趁机而入,错过这次的机会,再等不知何年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