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贵妃被迫搞基建(89)

“何事如此高兴?”

陆云筝眨了眨眼:“皇上还记得我提过的酸辣土豆丝吗!很快就能吃到正宗的酸辣土豆丝了!”

原来竟是为了一口吃食,谢长风哑然失笑,道:“那朕可要好好尝一尝。”

然而,等陆云筝看清楚制醋的步骤,感觉自己的牛皮吹得有点早,也许等她种完甘蔗把糖都弄出来了,醋还没成功。再看看酱油的制作过程,同样十分繁复,且需要长时间的发酵。

行吧,是她天真了。

不过,陆云筝对于这些任务还是很积极的,自认光靠自己怕是搞不定,她果断将步骤抄录下来,交给谢长风。

谢长风垂眼看了半晌,心中了然,道:“朕命人去制。”

……

“大人,流民不愿迁徙。”

崔鸿白和谭怀鲁面色凝重,他们早知此事不易,特别在有心人鼓吹龙脉已毁、王朝将倾之后,流民们更是不愿千里迢迢去边关,唯恐成为国破后第一批刀下亡魂。

“谣言太多,流民大都无知,极容易被煽动。”

“但迁徙一事势在必行,若放任他们继续流浪,迟早要成大祸。”

道理大家都懂,但任凭他们如何劝说,流民仍旧不愿去,甚至因为他们的好脾气,使得谣言愈演愈烈,甚至还有说皇上为了巩固皇权,要拿流民当祭品,杀人祭天!

“这等荒谬的事怎会有人相信?还以讹传讹,闹得如此沸沸扬扬?”

“不若我们也弄出几个神迹,让这些愚民们看看,谁才是真正天之子。”

“那就落了下乘。”

“依我说,直接带走便是,何必要与他们多言?等到了地方,自然知道我等良苦用心。”

众人群策群力,但似乎都不太合适。徙民实边,非一朝一夕,也非几批流民就能够的,得从全国召集众人去边关,若有怨气的人太多,即便去了边关,也会图惹祸端,凭白让好事成了坏事。

“此事不宜再拖,一旦等到天寒地冻,迁徙会变得愈发艰难。”

突然间,崔鸿白想起那夜陆云筝提议用钱买奴隶带回边关的情形,脱口道:“直接用钱买人头吧。”

众人一静,齐齐看向崔鸿白。

崔鸿白道:“既然讲不清道理,那又何必讲道理?对一无所有的流民来说,银子和粮食是最实在的东西。就按人头算,只要愿意去边关落户,赠粮赠银,还有军队沿途护送、有大夫一路随行。”

当即有人赞同:“有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鬼都爱财,莫说是流民了。此法甚好!”

“崔大人妙计!”

大家这么一思量,确实是个好法子啊,给钱给粮,那还不去?那就等着挨饿吧!

朝廷把施粥的粮拿来发给流民用以迁徙之用,那么留下来的人就得好好想想,一旦朝廷的粮食和银两都发完了,他们是不是就要断了口粮,到时候他们又能何去何从?

唯有谭怀鲁依旧冷静:“口粮原本也该是我们准备,只是银子从何出?”

场面再度寂静无声。

崔鸿白语重心长道:“他们去了边关,落了户籍,想要踏实过日子,总有人会买房买地,这银子不就又可以赚回来了?哪怕有那守着银子过日子的,他们总要度日,衣食住行哪样不花钱?咱们多开些铺子,也总能再挣回来一些。”

众人顿悟,纷纷夸崔鸿白好计谋,心里却想:不愧是执掌国库多年的老狐狸啊!这钱还没撒出去呢,就想好了回头怎么再原封不动地捞回来!

谭怀鲁问道:“就算只是垫付,所需银两亦是天数,从何而出?”

第44章 这是金钱带来的自信!……

大家看向崔鸿白:“崔大人, 国库的银两不够吗?”

崔鸿白道:“自是不够的,皇上自登基以来,每年都有施行利民之大举措, 国库就未曾有过富余。便是今年, 先有流民,皇上下旨赈灾,这月余, 粮食和银子流水一般花出去。”更不提,还给边关送了那一大波粮草, 也都是钱啊!

“再者,徙民实边开支甚大,银子更得算着用。”

众人暗道:那你还提出用钱买人头的主意?

没钱是个大问题,更何况这缺的还不是一星半点儿,众臣们便是想凑也不敢开这个口。

良久,有人提到:“皇上前些日子曾提过, 制炭法给曹国公,将来卖炭所得红利可抽取部分用以徙民实边。”

大家看向他, 默默不语, 这位大人, 您将皇上哄骗曹国公干活儿的话记得如此清晰……

“那得先去催催曹国公才是,毕竟火炕的推广所花银两也是皇上拿私库在垫的。”

于是,曹国公莫名其妙被人催上债了, 他对这制炭法是上了心的,而那新法子确实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如今已经能成功制出多次了,但想要同时大批量制炭,还在摸索中, 不过已经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