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福星对照组(48)

作者: 星河闪耀 阅读记录

几人听得有些肉疼,这钱怎么用起来这么快呢,不过至今为止,一切都是正常必要的花销。

而且一百六十元,也算是一笔巨款了。

钱是英雄胆,这话一点不错,有了这笔钱,沈明富心里安定得很,再说起找房子的事,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心慌无措了,而且目光也放长远了。

“再过几天春耕就结束了,地里暂时不缺人,卫东不用再下地了,卫东有啥打算不?”

沈卫东愣了下,放下碗筷说:“我想好好看书,再去跟徐校长学习一下,看能不能写出故事来,春兰想和我一起。”

秋苓眼睛一亮:“你们有想法了?”

沈卫东和春兰都有些不好意思。

夏芳笑着替他们说:“之前你从商城里买的那些杂志,大哥大姐把里头那些故事都看了,大哥最喜欢《革、命故事会》里的故事,想试着写那样的,就是不知道从哪开始写。大姐呢,想写童话故事,想投稿给《海市少年》?”

沈卫东挠了挠头:“我就是对故事会里的故事感兴趣,觉得有意思。”

春兰则红了脸。

秋苓仔细一问,原来大哥和大姐仔仔细细地看了那些杂志和报纸,发现不同的杂志报纸上刊登的故事文章风格相差还是挺大的。

然后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找到了自己最为喜欢的那一本。

大哥倾向于《革/命故事会》,它的前身是《故事会》,创刊于十多年前,后来因为运动的缘故停刊了,一直到去年才又开始发行,并且改名为《革/命故事会》。

它主要发表反应国家当代社会生活的故事,要求人物形象丰满,要“口头性与文学性相结合”,要求每一篇故事都“好读、易讲、能传”。

说白了,这里头的故事,写的就是百姓的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具备一些艺术美感。

而大姐则更喜欢《海市少年》,《海市少年》之前叫做《少年文艺》,创刊得比故事会还早,同样也是被迫停刊,直到前年重新出版。

这是一本少年文学杂志,里头有小说、童话、诗歌等,不同体裁分类,面向读者群是初、高中生。

大姐看了上面的童话故事,看着看着,自己脑子里也出现了好多想法,就想试着写写。

秋苓当即鼓励他们道:“有想法就写啊,纸笔都给你们买来了,商城里也随时可以买纸笔。”

沈卫东说:“我们就是有点不知道该怎么下笔,所以打算去问问徐校长。”

他们公社初中的校长可是一位大学生,正是海市来的。

而他们看中的这两本杂志,都是海市的!

秋苓就觉得,大哥大姐都是脑子里很有想法的人,连老师都给自己找好了。

秋苓问爸妈:“爸,妈,你们说,大哥大姐去请教徐校长,该准备啥礼?”

张小凤想了想:“大家送礼都是送鸡蛋红糖啥的。”

沈明富说:“那就送鸡蛋红糖,我领着孩子去一趟,显得尊重人校长。”

沈卫东和春兰都是这么大的人了,被说是孩子,都有些脸热,但这种被爸爸出面护着的感觉真是好,过去这么多年,他们家憋屈,他们爸也憋屈很少有这样出面扛事情的时候。

想想过去,再想想现在,这才两天,怎么变得这么快这么大,就跟做梦一样。

春兰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一定学得会写故事哩,就算写出故事,人家也杂志那边也不一定收。”

秋苓就说:“不试试咋知道不行,要是能吃这碗饭,这是一辈子受益的事情,现在这点投入都是小事。”

春兰被说得都感觉踌躇满志起来,仿佛看到了自己能靠稿费吃饭的一日。

秋苓又对沈明富说:“大哥如果要安心学写故事,拖拉机的事情?”

沈卫东问:“啥拖拉机?”

秋苓就把公社可能要批下一台拖拉机的事说了,沈卫东想了想,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要是能成为拖拉机手,怎么也得去争取一下,不过不一定要他去学。

“爸可以去学啊。”他说,“爸一直对拖拉机很感兴趣,早年还想学车,就是一直没机会,要是爸能做拖拉机手,以后也不用辛苦下地干活了。”

这些年,沈明富一直是干满工分的活,要是有早战、午战、夜战(加班,计额外工分)他也是从不落下,几十年如一日,身体都快干垮了,要是能换个工种,那真是大好事。

秋苓眼睛一亮,对啊,她怎么没想到?又没说拖拉机手一定得是年轻人,其实真让她哥上,到时候一定会有很多人用太年轻、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样的理由阻止,但换了她爸,就没这个顾虑了。

沈明富有些懵,又暗暗有些期待起来,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