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苦情剧里上交国宝文物(90)

她再看看另一个玻璃柜,这里陈列的是一些破烂没人要的玩意,还有一些是鉴定师都看不出来名堂的老东西。

王姐还跟她吐槽道:“这都是我家那死鬼过年前收的。我让他不要胡乱收东西,他倒好,连人家破烂的锅碗瓢盆都收过来。”

破烂吗?不,她看这王老板的眼光蛮好,这屋子里的老物件,起码一半以上都是大开门的真品。这点已经吊打了不少专业的古董店。

这时候,她的目光落在了一只白瓷小碗上,瞬间有些愣愣出神。

这是一件小巧玲珑的豆形瓷碗,造型饱满圆润。年前来的时候,她根本没见过这样的东西,肯定是过年这段时间银丰收来的典当品,夹杂在一堆破铜烂铁里,看起来也不算醒目。

当然,这是外行人的看法。作为一个内行人,她立即看出了门道:这只白瓷豆碗怎么看着像是唐朝时期的文物?!

第38章 相遇 ·

都说人和古董需要讲究“缘分”的, 毕竟有缘才能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

人与人之间是如此,其实古董与人之间也是如此。

林蓉觉得:自己就和这只白瓷豆碗很有缘分。

她还记得北大的历史教授曾经说过:“每个古董表面的纹理与磨损, 都诉说着无形的历史。它经历过多少呵护与打磨, 辗转过几遍战火的摧残,见证过多少次改朝换代都会一层层地烙印下来, 形成物华天宝的自然包浆。”

她第一眼看到这只白瓷豆碗的时候, 就意识到了:这是一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真古董!

看看这只白瓷豆碗,虽然整体品相已经残缺不全,但表面的自然磨损和风化的包浆不会作假, 她以自己十年的从业经验保证:这绝对是一千年以上的真品!

可是这只唐代白瓷豆碗,怎么会出现在典当铺里呢?!

“这碗看起来够老的啊。”林蓉假装不经意道, 其实心里已经冒出了一百个问号。

王姐看出她对这只白瓷碗感兴趣, 连忙招呼道:“林小姐, 您真是好眼光。这白瓷豆碗是明朝的老古董了。这碗的主人家急需要用钱,才割了一回肉, 把传家宝拿过来典当。”

明朝?不,年份还要再往前追溯一千年!

林蓉想了想,先不动声色地吐槽道:“这只碗都破的不成样子了,居然还有人当个宝贝吗?”

这是谈古董生意的套路,遇到了大开门的真东西,一定不能表现出急不可耐想拿下的心情,而是要先装作不感兴趣, 这样才能和店家进一步砍价。

王姐解释道:“这碗虽然有点瑕疵, 东西绝对是真品, 明朝的瓷器,这个价位还是值得的。”

“哦, 这只碗的原主人向你们典当铺要价多少?”林蓉知道店家肯定会把这个收购的数字给夸大,一万收的东西吹吹牛,夸大成十几万都有可能,这样他们才能赚差价。

王姐说了一个数字:“我们这收购价都要三万五林小姐,你也算我们这里的老顾客了,咱们诚信做生意,不赚你的钱,给你优惠价三万六怎么样?”

“”

林蓉默了默,这个价格好像真的不太贵?她也出得起就是。但问题的重点不是这个。这碗明明是唐朝的古董,怎么卖方说是明朝的传家宝?还有看这品相沁色,这分明是一只墓中出土的古董,表面还有一股土腥味,怎么可能是传家宝?谁家的传家宝是埋在地下的?

难道说这只碗是盗墓贼非法所得?拿来典当行出手?

林蓉立即提高了警惕心,继续和王姐聊天:“这就是乡下人没什么见识,把一只破碗当做传家宝。我看这碗就算是明朝的古董,破成这个鬼样,也值不了三万元。”

“怎么不值三万?!”王姐立即提高了嗓音:“清朝的瓷碗都值个五万呢!”

林蓉耐着性子解释道:“那是保存完整的情况下,古董瓷器才有收藏价值,毕竟古董收藏这一行只讲究三个字:真精新。但你看看这只瓷碗,连底座都是用胶水粘起来的,这样精和真都不能保证。你说,谁还会收藏这样粘合起来的古瓷呢?”

王姐的脸色当即拉跨了下来,林蓉这一席话,等于否认了这只瓷碗的商业价值。但想想她说的非常有道理,只好丧气道:“那你也不要吗?”

“我只是想知道,这白瓷豆碗的主人,为啥把传家宝典当了?”林蓉装作开玩笑的样子:“难道说,他故意编些套话忽悠你们典当行收破烂吗?”

王姐也不跟她隐瞒什么,一股脑都说了出来:“说来惭愧,这白碗是我家那口子收来的。他以前跟古董行的老行家学过几年鉴定,说这碗有些年份了,看要价也不高所以才收了来。据说是这户人家着急搬走,所以才把老东西都卖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