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文学少女育成计划(166)+番外

作者: 青椒鱼 阅读记录

她出身于南方,但老师是葛青,自然而然的,她的身上就有无法去掉的北方标签。如果不能处理好现在的问题,王嘉很容易被排斥。

从这两年的网络风靡,至于人人都会上网,虚拟世界人口真正呈现出了一种爆发式的增长。为了不落后于时代,作协在初步试探后就借用网络进行文学写作,以更直接的与读者接触的模式来使得自己显得没有那么不亲民。

但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文学大众化的问题。更是在发展试探初期展现出不少的问题,于是作协里面显得过分的浮躁。

所谓的关系社会,网型结构下,依靠走关系进入作协的与依靠真才实学进入这里的人本就有一种“可调和”的不和问题。现在网络糟粕冲击下,部分人已经开始进入低级趣味的范畴。

王嘉自己就是一个写网络文学的人,而且她两部被叫好又叫座的书就是网络文学。不过除了《物语》,第一部 书也没有特别多的人能看得入眼。更多的《物语》更是被诟病的。但作为儿童文学这一块儿来说,王嘉所做的已经足够好。

至于写下的文学理论,王嘉自己也知道有很多不足。可她抛砖引玉之下,一个新的写作流派也就真正的建立起来了。就连葛青都接连发了好几个短篇的意识流,被视作一种对她的高度支持。

她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于是更多的人也就在她的影响下,毅然决然的投身到了网络文学的创作中。但逐渐的就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衍生出了更多的问题。

这样的文化现象从形成到“纠正”,需要花费更多的功夫。王嘉自己是没有能力去影响到什么更深更远的地方,所以现在的座谈会也仅仅只是针对本省作协问题而已。

王嘉听他们畅所欲言,自己却像被架在火上烤,心里也烧起几分火气。

葛青看出王嘉的一丝紧张,但他没有多给王嘉说什么,而是认真地听了那些人所说的话,所提出的问题,然后也动笔记录几下。

王嘉则是认真地把每个问题都记录了下来,她暂时想淡化自己的存在,以免真的有人指着她的鼻子骂。她自知现在不是自己说话的机会。

而周围的人说得差不多了,主持人的目光已经落到了葛青的身上。

葛青也没有推辞,话该到他了,他也就平静地把自己所看到的问题一条一条地说出来了。

而听到葛青所说的问题,代表主持已经是冷汗涔涔。另一边的与会人也都频频点头,尤其是与葛青有相同观点的人,更是仿佛自己被认可一般的激动。

葛青在这些人之中其实也没有多么耀眼,而他的成就也就是在他中年之后才喷发起来的。所以也不是那么的天才。可他现在说话,每一个字都相当于是学生们的“重点”。

其他人或许也想说的深,并且已经提到了很要命的核心,但葛青所说的只是很平常的问题,也没有将自己所说的东西上升到什么高度,可就是这一个个的小问题,普通到几乎是任何人都不会觉得有什么大问题,这才真的是要命。

葛青说过之后,会场静默了一会儿,没有什么掌声,葛青也不是来享受掌声的。而他的话却已经给了王嘉一颗定心针。

所以主持人代表让王嘉发言的时候,王嘉也没有隐藏自己的想法,从她以前就在看的文学大众化问题说了起来。而王嘉说到了作协人太多的话的时候,会场再一次的静默了。

她所提到的这两个问题都没有什么错处,葛青就说过作协人太多的问题,前边也有好几个人提过。而王嘉现在来说这个问题,却显得“太年轻”。

有的问题,“老人”来说问题不大,可“年轻人”来说就问题大了去了。所以王嘉现在遭受了很多的目光洗礼。

王嘉当然知道自己说这个问题会引发这样的效果,可她偏就是要说。如果“老人政治”继续下去,他们这些人渴望的“活力”就很难出现。

葛青很犀利没有错,他看到了大部分人看不到的问题。但他看到了,他提出了,可这些人到底是听过就算完了,还是认真地按照商量出来的对策去修正,就很难说了。

葛青揉了揉王嘉的头,心叹这孩子的“骨头还真是桀骜不驯”,但有他在一天,王嘉也就不会有任何人会批评她的不知天高地厚。而葛青更有信心王嘉可以很快的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不管是不是拿到了鲁迅文学奖,葛青都这么认为。

奖项不是评判一个文学家的标准,而只会用这样的方式衡量自己人生价值的人,就太过功利,失去了真正的人生价值。

座谈会结束之后,王嘉跟在葛青的身边,依旧是有不少的人会凑过来寒暄。王嘉也被连带着问过好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