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文学少女育成计划(128)+番外

作者: 青椒鱼 阅读记录

想要讲清楚这里面的各种问题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将之说个清清楚楚,不亚于写一本百万巨著。

李雪澄对王嘉选择的“意识流”方面的问题倒是很感兴趣,经常会与王嘉有问答活动,也让王嘉能与元嘉沟通。

王嘉原本的打算其实是自己在遇到了什么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还能再问问葛青的。但有了李雪澄,这位大师对王嘉的问题也可以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帮助是很大的。这样也就不必厚脸皮去请教葛青了。

为了这文学理论的撰写,王嘉已经放下了其他的写作,仅仅只剩下了那一本《物语》在连载了。

而这一本特别的元嘉当然是没有错过,元嘉看了的东西,李博望自然也是要了解的,李博望了解了更为顺理成章的就被李雪澄看到了。

这样奇诡的在李雪澄看来是很有趣的,每每遇到自己觉得奇怪的地方,还有新奇的词语上的时候,李雪澄还会特地打电话询问王嘉。也算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方式了。

而因为李雪澄的这些问题,王嘉逐渐的就发现了自己两种模式写作下的不同了。

不论王嘉自己是怎么想的,葛青无疑在王嘉的第一本理论类书籍出版之后第一时间就看到了自己这位准弟子的书了,对王嘉的成长看在眼里,也是各种满意。

他自然是知道了王嘉的马甲是网上那个吵吵闹闹得不行的青椒肉丝,只是青椒肉丝从来不回复自己那些读者的行为,让葛青十分疑惑。

但疑惑之余,他却也没有问过王嘉什么话。对于王嘉的游戏之作《物语》是很感兴趣的,王嘉没有从一般的妖怪的角度来写这些东西成精了,而就是以这些普通物品的角度来写文章,妙趣横生,更是难得的在简单的故事之中叙述十分完整的作品。兼具了对儿童的教育意义。这是极为难得的。

在华夏境内的儿童读物是不少,从冒险类到日常类,无所不有,但很少有国外那样的老少皆宜的童话故事出现。

童话之所以是童话,那是因为言语简单,富有趣味,即使在叙事上出现漏洞,也会因为天真的语言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而不使人读之乏味。

最重要的是,符合孩子的想象,也让成年人能够引起更多的思考。

《物语》无疑是有这样的潜力的。

葛青却知道王嘉还没有真正的看到自己的游戏之作与她“认真”之作的差距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游戏之作可以获得成功,而认真之作仅仅是圈内人的了了好评。

大众文化,通俗文学和文学之间的差距到底是什么,王嘉还没有看到。

只希望王嘉能尽快发现,他也确实很期待王嘉的到来。

第63章 隐求

华夏的文学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一是儒家文化,一是道家文化,但在佛学传入之后,其实渐渐地也演变成了儒释道三家之言。

华夏文化有一种很强大的同化能力,佛学传入之后,因为儒道文化的影响,而演变出了属于华夏的种种专有的文化现象。比如参禅这种事。

而释家其实与一开始传入的佛道文化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

儒家的经典保存较为完整,但谁都知道,因为“焚书坑儒”那一遭,大多数被归为“无用”的书籍其实都遭受了灭顶之灾,而即使后人再度复原出来了,其实也不能真的保证完全无误。

所以在学习这些东西上面,需要付出的努力也非同一般。

学习时代久远的古文,会有许多的注释,而因为这些古人所做的注释距离现在的时间太长,也会有为这些古人的注释做注释的,而一层层的下来,其实做注的书也就太多了。想要说自己对这些文章真的有所了解,大概也需要自己把这些注疏都给看完。

当然,能够看完这些东西的人也都不简单。一般的人能够说自己精通一家之言就算是了不起了,而真正对于这些传统文化有一种全面性研究的人,通常都是被称为国学大师。他们学问渊博,为人雅正,或许有的人还比较固执,但也都是具有大智慧的人。

只是如同大部分人对于三家的观点都不太熟悉一样,很多人对于国学大师和所谓的文豪都是没有办法分辨得出来的。

就像是李雪澄和葛青,他们被称作大师乃至于文豪,但他们与国学大师又是不一样的。即使文豪也涉及学习国学,但这两者并不能完全混为一谈。

李雪澄作风更像是古人,或者说因为从宋代末期诞生了姜宏开始,这样的带着古意风雅的行为作风就已经深深烙印在了华夏人的骨子里。而且李雪澄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也算是深刻的,但他还不能被称作国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