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科举之路(342)

秦遇呷了口茶,叹道:“不过是陈述事实罢了。因为真正做主的人,从来都不是我。”

纪礼沉默,良久他道:“为什么找上我。”

秦遇笑笑:“大概是与纪兄更熟悉吧。少年古道热肠,在下至今没忘。”

闻言,纪礼心也软和了些,他有些不好意思:“以前,冒犯了秦大人,对不住。”

秦遇揶揄:“别人都挑好的回忆记。你倒是反着来。”

两人说开了,气氛反而会和缓些,此时小二上菜,秦遇给他夹了一块排骨,“以前都是你大方请我吃饭,如今我也回请你。”

酒过三巡,纪礼胆子大了些,主动靠近秦遇坐:“随之,你真的要增添水师?”

秦遇咽下食物,应了一声。

“那……”纪礼眼睛亮亮的望着秦遇。

秦遇莞尔:“我可以举荐你,但是最后能走到哪个位置要靠你自己。”

水师事关沿海安全,秦遇不可能乱来,如果纪礼立不住,秦遇只会给纪礼一个虚职,有份荣誉。

但如果纪礼确实有本事,秦遇不介意推他一把。

最后纪礼答应回去说服家里人以及亲友,纪家是大族,加上亲友的话…

就在其他商户还在笑话秦巡抚是个样子货时,秦遇忽然推出了发票。

那是官府单独做出来的一种纸,衙门规定每一笔大交易,只要到达到10两银子,商户必须开发票。

抓大放小。

还有也是考虑到江南之地富庶,才把数额提高了,其他地方肯定会改动。

发票两份,商户一份,买家一份。商户和买家相同的那份都有特殊的数字号码。然后还有专用印章的印记。

买家累计的发票,有时间限制且一个月只有一次机会去衙门,凭票领取点心,粮食,猪肉等等物品。

这是防止有人恶意薅衙门的羊毛。

衙门会进行登记,把票回收,“买家”虽然跑了一趟,但是同样也得了利。彼此欢喜。

而衙门将票据回收后整理,等到商户拿同样的票据来缴税,衙门会进行抽样比对,看商户是否故意遗漏。

发票上都有各种数字号码,还夹杂其他符号,有规律可循,检查的时候看某个地方缺没缺就知道了。

而这种“符号”,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换。就是防止有人泄露。

这其中肯定是还有一些漏洞,比如商户或许会许【买家】利,不要发票,就没有证据了。

所以,这里就会给予“买家危机”,其实朝廷之前就有这种做法,比如乡下人家买牲畜,或者买房,双方都会去衙门做公证。

这表示衙门是保护双方利益,后续出什么问题,衙门也会管。

现在就是简化了这个步骤,如果买东西的人不要发票,那么这桩买卖官府是不管的,被坑了还是怎样,都是自负后果。

大买家或许看不上官府发的小玩意儿,但他们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肯定会要发票。

卖家如果不给,直接去衙门告,一告一个准儿。一边处罚卖家,一边奖励“买家”。

现在刚开始推行,回收买家手里的发票,还是鼓励居多。以后肯定会半强制性。

衙门每月就根据商户的发票,确定他们实际收入从而收税。收入越多,税当然交的越多。

这里面其实已经有了现代阶段性收税的影子了。

只是为了不要打草惊蛇,暂时还只限于商户中。

以前是账本,但账本太容易作假了。发票的话,介入了买家,商户再作假的话,风险就高很多,更麻烦,成本也提高了,最后合计,发现还不如老实交税。

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种种的限制。

这些日子,秦遇回家后就进了书房,尽琢磨这些东西去了。商人狡猾,不提前做好应对,谁知道会成什么样。

是以,此政策一经推出,江南本地的大商户都在骂娘。心想哪个傻x会同意。

结果纪家就冒头了,率先表示会遵循此政策。

其他商户:………

外部矛盾顿时变为内部矛盾,秦遇那边压力骤减。

纪家会如此,不单单是因为水师。纪家是商人,他们瞄准了新港口。

比起新港口带来的利益,这点损失算什么。

而整件事的中心——秦遇,其实心里也不是面上那样淡定,他以前毕竟不是主修这一块,现在也只是慢慢来,小范围试错,及时改正。

而水师的组建,秦遇的确派人在招募人手了。到时候收来的税,就养水师。

秦遇最近也挺忙的,不仅有正事要做,还有不少人“拜访”他。

不过秦遇现在也不是知府那样顶头上司多。身为从二品巡抚,秦遇唯一要顾忌的只有总督。所以,一些来“拜访”他的人,他见不见,都无需顾忌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