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科举之路(270)

礼部尚书不喜秦遇,但太子还是想过拉拢秦遇,可惜秦遇不接招。

这样一个人,得天子另眼相看,又有实才。既然不能为他所用,只能想办法赶走。

太子还没有狠毒到要秦遇的命,只是想把秦遇赶出京城。然后派知府压着秦遇,令其永远都不能回京。

若秦遇当真出任的是黔州同知,那就真的是明升暗贬了。

然而结果却不是。

这就要多亏了工部尚书,户部尚书,霍大将军等人为秦遇说话了。

前两位是惜才,霍大将军除了惜才,还有跟秦遇的一些私人情分。

至于言父,他官位相对来说低了,说话的分量不够,效果几近于无。

秦遇当初去六部观政,在工部和户部待的最久,秦遇每天的所作所为,两位尚书都看在眼里。

两位尚书很看好秦遇,不想秦遇成为上位者争权夺利中的牺牲品。于是撸着袖子把最开始提出让秦遇任黔州同知的官员喷了回去。

两方人马开始吵吵,最后可能是吵的太凶,火气上头,不知谁冒出一句:“不让秦遇出任黔州同知,难道还让秦遇出任黔州知府不成。”他配吗?

当然最后一句,及时咽了回去。

但是这两句话,依然把其他人镇住了,其他官员都想,这秦遇勉强算有劳,但是却无功,凭什么连升两级。他又不是阁老的孙子。

谁知道,一阵静默中,沉静许久的天子开口,“既然如此,那就令秦遇任黔州知府罢。”

朝官都傻了,太子一派的人又急又悔,他们不是这个意思啊。

但是天子金口一开,再难更改。

等到下朝后,还有不少官员恍惚,忍不住扼腕:他们干嘛非盯着黔州那块地儿,换一个地方,换一个官职不行吗?

然而现在说什么都没法了。

太子脸都绿了,气冲冲离开,两位尚书打趣言父,恭喜他大女婿得升官级。

两位尚书人精似的,这会儿也想明白了,天子就是看重秦遇,见他们争吵,也不制止,最后才顺水推舟,把秦遇提拔上来。

工部尚书叹了口气:“有些东西,不服不行啊。哎,老了老了。”

户部尚书看着头顶的白云,眯了眯眼:翰林出身,六部观政,吏部任事,编纂丛书,外放为官……

户部尚书长长吐出一口气,叹道:“是啊,我们都老了。”

“老了……”

两位尚书以为皇上有多么看重秦遇,碰到了一点真相,但又不完全是。

天子只是不满太子那不光明的手段和狭窄的心思。

秦遇不站队又如何,秦遇是臣子,总归是要为帝王效力的,这方面来说,秦遇不站队,反而对下一任帝王更好。

但是太子太急了。以至于天子在想,太子到底是看不惯秦遇,还是想迫不及待在朝中排除异己,安插太子自己的人手,最后架空他这个帝王。

有些时候,一个念头冒出来,就再难制止。

而秦遇则是这次三方势力交锋中的幸存者。所以有时候,除了实力,还需要一点点的运气。

天子回到内廷,迟迟没有批阅奏折,他脑子里还在想秦遇的事。

“黔州同知……”

天子冷嗤了一声。黔州除了地势偏,多民族聚集,还有当地匪患流蹿,经年不灭。

同知是知府副手,管理的事情又多又杂,剿匪的事,自然也由同知经手。若遇到个蠢货上官,同知就是背锅送命的份儿。

而整件事情的当事人,这会儿抱着一双儿女,亲了亲他们的小脸。

言书捏着信,指尖泛白。良久,她才吐出一口气,罢了,就像夫君说的,因祸得福了。

“好像还有一封信。”张氏道。

秦遇这才拿起来看,也是张和给他的。

言书忐忑:“夫君,这次信上又说什么?”

秦遇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揉了揉眉心,觉得此次离京反而是件好事。

言书凑过来看,随后脸色一沉:“他们真是欺人太甚。”

翰林院刁难秦遇的林教习,是礼部尚书林尚书的族人,而后面秦遇去吏部,差点被柳主事摆了一道,是员外郎纵容,而员外郎后面有林尚书的暗示。

言书气不打一处来:“他也老几十岁的人了,心眼比针尖还小。”

这个“他”,自然指的是林尚书。

秦遇摇头:“不全是个人喜好。其中还有利益纠葛。”

说白了,仕途越往上走,官职越少,相当于一个萝卜一个坑,或许之前那个萝卜就是林尚书的人,又或许是其他。但是那个萝卜拔出来,秦遇顶上去,新仇旧恨,不针对秦遇才怪。

就说秦遇当初空降翰林侍读这个位置,就拉了好大一波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