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为祖国奔赴万里[快穿](612)

过得还蛮清闲。

其实面上看不出,其实向薇一直在等一个电话,等研究室的来电。

可惜的是,并没有任何的消息。

而她不知道的是,和她聊过的石头把一件事记在了心里。

这几天课间和放学的时候,他都没休息也没急匆匆的赶回家,而是绕着水稻田逛了一次有一次,恨不得一根根看过去。

他的同学看到,好奇的问道:“是丢了什么东西吗?”

石头一边垂头找着一边摇了摇头,“不是。”

“那你在找什么?”

石头站直身子,他从书包中那出一个本子,上面是他手画的水稻:“我在找这个。”

周圆圆瞧了瞧,“不就是水稻吗?这里遍地都是。”

“才不是。”石头说着,“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稻株,我大姐说了,找到它能解决一个大麻烦,所以我得替大姐找找看。”

“大姐?是向薇姐姐要吗?”周圆圆瞪大眼睛,眼里带着跃跃欲试,“那有我也替她找找!”

“你姐姐想要这种稻株?”

“我也去,加我一个。”

“还有我!奶奶说了,我们家现在能吃饱肚,那是因为有向薇姐姐给我们好的种子,等我长大了一定得报答她!”

“我爸也是这么跟我说的,长大太遥远了,我现在就想谢谢向薇姐姐,向磊你把图画给我看看,我现在就帮着一起找。”

大名叫向磊的石头看着围上来的同学,并不觉得这些同学有可能会抢走他的功劳,反而感动到差点哭出声。

原来,在他不知道的时候这么多人记得姐姐的好。

嗦了嗦鼻子,他重重点了点头:“我这就给你们每人画上一份!”

……

几个小时之后,有人敲响了向家的大门。

向薇刚想起身,王秀就赶紧道:“你坐着,我去开门。”

说完,就朝着大门的方向小跑去。

向薇离着大门有些距离,并不能听清外门的对话,等了没多久就看到王秀一脸不解的走了过来。

向薇问道:“怎么了吗?”

王秀将手里的篮子递过来,“这是村南王叔给你的,说是你需要的东西。”

向薇朝着篮子里望了望,发现是几根稻株。

王秀问道:“你要稻株做什么?”

向薇比她更茫然,“我也不知道。”

“那他送来……”王秀的话还没说完,外面又传来了敲门声,她将东西放下走出去。

向薇蹲下来,看着篮子里的稻株,一下子是真没明白王叔的意思。

屋外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她站起来朝着外面走去。

只见门口站着几人,他们不是一家人,但是每个人手中、篮子中都放着稻株。

没等向薇开口问,这些人已经主动提起。

“小薇啊,你看看这是不是你想找的稻株?”

“我这个比较像,和石头画得简直一模一样。”

“我找的也不差,可是找了好久才找大。”

“还有我……”

一人接着一人将稻株递过去,向薇这个时候怎么可能还不懂?

就因为石头的一些话,村民们都放下手头的事,替她寻找特殊的稻株,把这件事当做很重要的事来办。

如何不让她心软。

不管他们送来的稻株是不是自己想找的那种,向薇都十分郑重的收下。

大溪村的村民可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帮了忙。

他们只知道,在送上稻株后没几天向薇又离开了村子,这一走又是好几年没再回来。

除了偶尔的信件和电话联系,向家想看闺女都是直接过去探望。

连着好几年,大溪村的村民们都没有向薇的消息,也不知道她原先说的麻烦事到底解决了没有。

一直到……

到某一年的秋收季节,这一年电视机已经在每家每户普及,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能出现在电视、尤其是中央新闻上的人都是特别厉害的人物。

而在那天。

他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了向薇的身影。

这让村民们尤为的震惊和欣喜,尤其是新闻上的内容,更是让他们惊到合不拢嘴。

——农科院的向教授带领其他科研人员培育出杂交水稻,亩产达到……

如今已经八十多岁的姚老一把抓住身边人,喘着粗气问着孙子:“多少?亩产达到多少公斤?”

姚家孙子在耳背爷爷身边大喊着:“一千一百多公斤!”

姚老一脸震惊,一手颤抖着比了个数字:“一千一百多公斤?”

“对,就是一千一百多公斤。”姚家孙子重重点头。

这一下,姚老不止是双手颤抖,而是整个人都在颤抖着。

遥想最初搭建引水渠的时候,那个时候最高亩产不过才四百公斤左右,这才过去多少年啊,水稻的产量一翻又翻,居然已经高达一千一百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