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年代律政佳人(13)

作者: 霓语凝烟 阅读记录

一席话说得梁苏哑口无言。她蒙蒙的跟着于鹤立,从旁边的空置库房绕到侧门边,由看着于鹤立摸出钥匙打开木门大摇大摆走了出去。

“你怎么这个点还在图书馆里?”看着皎洁的月光如轻纱般笼罩在校园里,梁苏没头没脑来了这么一句。

“有个工人是主任的远房侄子,所以开放空库房和空办公室给我,我平时在寝室睡不着的时候可以过来找书看,办公室还有躺椅,打个盹儿也没问题。”于鹤立苦笑道,“咱们学校样样都好,只有两点,居住环境太过恶劣,小卖部东西品种也太少。师生们私底下经常抱怨不方便。”

“不方便的地方还有许多。”听到于鹤立这个北京来的公子哥儿怨声载道的吐槽,梁苏一下子乐了,“食堂的菜太辣,很多外地的学生都吃不惯,我寝室里一个福州姑娘,天天吃饭拿一大碗凉开水涮菜,能洗出满满一碗红油来;浴室每层一个,可惜只有冷水,夏天还凑合,冬天肯定会把人冻出病来,图书馆外表挺漂亮,里面的书很多都残破不堪,学生每次还只能借一本,还了旧的才能在借新的看。”

“你观察的挺仔细。”于鹤立想了想,“这些问题解决起来要人手也要时间,学校这两年本科教学才刚步入正轨,自然有很多没办法顾及到的事。不过既然提出问题,我相信总会有解决办法,而且应该不会等太久。”

梁苏就着皎白月光,偷偷瞟一眼于鹤立俊朗的侧脸,心里甜滋滋的。不知不觉就顺着山坡的弧度来到了女生三栋五楼的楼梯拐角处,梁苏身轻如燕的翻过栏杆,等再回头的时候,于鹤立已经转身走出了十来米远,修长的身形被手电筒昏黄的光线拉的如电线杆一般。

第二天于鹤立果然托人送来了那七八本法制史书籍,上面沉积的灰垢都被细细抹去,带着微微泛黄的沧桑感。梁苏没多想,抽出几乎所有的空余时间做好了对比和摘录,终于赶在期限内送了回去。

充实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似乎在眨眼间秋风就刮了起来,气温也一落千丈。西北风在又湿又冷的校园中呼啸着,很快期末考试就要来了。梁苏夜以继日的努力复习着功课,力求能如愿以偿拿到一等奖学金。周茵茵和杭丽倒是很淡定,她俩巴不得早点考完,能够如愿以偿回家过年。

“对了,这次系里面组织集体订火车票,需要的同学就去年级长那里报名。”食堂里,端着餐盘找座位的杭丽遇到拿着花椒卷饼脚步匆匆往外去的梁苏,好心提醒她道。

梁苏点点头,“我先回寝室去,下周就要开考了,我刑法课还没复习完。”

“最近苏苏总是这么急匆匆的,连买火车票的事也顾不上,要不咱们帮她报名吧。”周茵茵总算找到了一张空桌子,赶紧拉着杭丽坐下,两人就着热气滚滚的冒菜边吃边聊,一会儿就暖和起来。

“别多事,我觉得苏苏可能会留在学校过寒假。”杭丽把一块裹满红油的莴苣放入清澈见底的免费汤中涮了涮,然后放入口中,“记不记得辅导员提到过,学校上个月从全国各地引进了几个德高望重的教授,下学期就要给咱们上课了。还说为了帮助教授们适应重登讲台,要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寒假留校为他们做助理,报酬用工勤人员的标准按天来算。”

“所以,苏苏是因为这个不回家?”周茵茵琢磨着杭丽的话,冷不丁一下子咬碎了颗夹在菜叶里的花椒,麻的她直撇嘴,“说来也奇怪,既然是德高望重的教授,为什么又说重登讲台,还需要适应?”

杭丽把嘴里的米饭匆忙咽下,“你不知道,这些教授听说都是昔日东吴大学和燕京大学毕业的,有的还是民国时代留洋回来的,幸运的据说之前在工厂做了十几年工人,找到的时候能够熟练的修理桌椅板凳,锅碗瓢盆,不那么幸运的去年刚从青海的劳改农场回来,浑身高原病,在床上养了一年才勉强能站上讲台。”

“这种人从知识分子一下子跌落底层,很多脾气古怪的很。”周茵茵叹了口气,“其实想想也可怜,我上小学的时候,住的院子里经常被人贴满大字报,有个总是早起练声压腿的歌舞团阿姨还被人从房间里揪出来,满街□□示众,最后好不容易拖了很多层关系才在国营工厂找到一份仓库保管员的工作。前几年虽然平反了,可怎么劝也不愿再回到舞台上,说怕之后又被人捉去抄家游街。”

梁苏回到寝室,三下五除二就着热开水吃完了卷饼,然后打开厚厚的刑法教材开始温习。方才杭丽所说系里组织买火车票的事勾起了她的心酸。天知道她有多想回庐景,可来去耗时太久,就算硬座车票也不便宜,她实在舍不得用那么多钱去换几天的喜乐团圆。何况之前方兰兰在信中说到,王婶这半年和厂里搬运工大叔走的很近,她何必不远千里回去当电灯泡破坏情侣共渡新春佳节的甜蜜气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