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原来我就是陛下的白月光(47)

作者: 徐成枝 阅读记录

沈长洲抬眼看到宋婉清,愣了愣,随即松开了手,拿起笔,蘸了墨,在折子上写着。

他神色坦然,宋婉清心里松了松,属实是自己过于扭捏了。

见盏中的茶水饮尽了,便抬手给他添上。

前几日听他嗓子哑了,去太医院抓了些清热润喉的金银花。

“万青何故躲着我。”沈长洲的声音从身边传来。

宋婉清添茶的手顿了顿,随即不动声色的收回来,装作没有听到的样子,神色淡然,实则心里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

看着宋婉清故意将眼神撇向别处,沈长洲低头披着折子:“莫非万青是不喜欢我了。”

听上去言语间还有着失落。

宋婉清垂着头,看着脚尖,脚趾头在鞋里灵活的股蛹着。

临安城外有人骑快马而来,急切的马蹄声划破寂静的夜空,城门的将领看到他马前的急报旗帜,立即开城门放行。

夜半三更,临安城宵禁,街道上的商铺早早关了门,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路边屋檐下几盏灯笼零星的亮着,在黑夜里摇曳着。

宫门下了钥,紧紧闭着,送信的人下了马,拍着宫门,一下一下,重重的拍门声回荡着,久久不息。

沈长洲刚歇下,便听到寝宫外急急的拍门声。

安州发来急报,几日的大雨,黄河决堤,沿岸二十多个县受灾严重,死伤无数。

沈长洲看着急报,眉心拧紧了,久久没有说话。

第23章 被暗杀

各部官员半夜急诏入宫,众人被带到御书房,才知道安州决堤了。

黄河安州段本就是极易决堤的地方,先帝在时还特地派人前去安州,重新修筑了堤坝。

御书房内灯火通明,群臣围坐着,罕见的没有争吵,原本掐的死去活来的死对头,此刻面对面坐着共同商议着解决的方案。

此次黄河决堤,受灾范围空前的大,死伤无数,受灾民众多,当务之急是与安州共度难关。

朝中要派遣一人前去安州,安抚民心,分发赈灾粮。

一时间各官员纷纷自荐,连王相都起身自荐,愿前去安州赈灾。

徐道年同刘子高相视一瞬,不约而同的起身。

“下官愿前去安州。”两人同声道。

徐道年慢条斯理的说:“下官早年去过安州,小住过一段时间,对那里还算了解。”

说着拍了拍刘子高的胳膊,轻声耳语:“朝中局势还得你来稳。”

刘子高闻言坐了下去。

此番派人去安州,不单单是赈灾的,安州的堤坝前年刚加固整修,怎么就突然决堤了。

沈长洲眼神不动神色的从王相身上扫过,随即停在徐道年身上。

如果没记错,负责监督修安州堤坝的,便是王相。

王相察觉到一闪而过的那抹视线,心里的不安满满浮起。

放眼朝中,道年属实是最好的人选,沈长洲点了点头。

是急从权,徐道年授钦差,前往安州,全权负责赈灾事宜。

事出突然,从国库拨赈灾粮需要时间,最快也要两日时间,再带着赈灾粮,从临安城紧赶慢赶的过去,到安州,少说也得半月余,安州的灾民,等不及。

沈长洲下令周围的州府开仓放粮,先解安州的燃眉之急。

一边徐道年带着人马先行,到安州安抚民心,另一边抓紧开国库,在周边应急粮用完前将赈灾粮运到安州。

商议好相关事宜,各官员便去各自着手准备了。

御书房里,沈长洲只留下了徐道年和刘子高。

沈长洲一连几日没有好好休息了,过度的劳累让他脑里一阵疼,左手指尖抵着额角,有一下没一下的揉着:“道年,安州堤坝修建不过两年,此番决堤,怕是另有隐情。”

徐道年的折扇在手心里敲着,安州掌柜前些日子来信,信中确实提及接连下雨,不过也说今年的雨势也没前些年的大,按理说,不该决堤的。

“我翻阅过前些年的卷宗,两年前负责重修安州堤坝的是王相。”刘子高皱着眉头。

沈长洲点头:“此事恐怕牵连甚广,道年途中定要小心。”

烛火摇曳着,略带落寞的影子映在了墙上。

沈长洲在案前坐了整宿,前所未有的无力感笼罩了全身。

徐道年是连夜启程去安州的,没带几个人,轻装简行的出发。

临走前去了趟自家钱庄,将拨下来的赈灾金以沈长洲的名义开了个户,存进了进去。

带着这一大笔钱上路,怎么说心里也犯怵,安州徐氏钱庄有分号,过去再取出来便是。

刘子高看着一袭白衣的徐道年骑着马出了城门,本只想偷偷的送他,可还是没忍住出声:“徐道年!”

徐道年听到,扯住缰绳,转过头,看到城门下的刘子高,笑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