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生薛蟠娶了林黛玉(93)+番外

作者: 燕子掌 阅读记录

薛蟠答道:“如今已经学完《论语》、《孟子》,正在学习《大学》。如今回金陵,就是打算回去好好学习,好参加明年的童子试。”

林如海饶有兴趣的问道:“既然如此,我考考你。”

林如海思索了片刻,薛蟠如今还没有功名,童子试主要考的是帖经和墨义,因此自己不可问的太难了。从《论语》中抽了一句,问道:“‘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此句何解?”(注1)

薛蟠立即回道:“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出自《论语学而》。释义是:有子说:‘礼的应用,应当以和谐为贵。在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中,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是不论大事和小事,只按照和谐的办法去做,有时就行不通。只为和谐而和谐,而不以礼来节制和谐,这也是不可行的。’”(注1)

林如海微笑点头,挑了《孟子》的一篇,再问。

薛蟠对答如流。连续几个问题,薛蟠回答的都没有任何问题,看的出来基本功十分扎实。

林如海起了一丝兴趣,从《大学》中取了一句,问道:“此意和解?”

薛蟠明显还没有学到此处,思索了片刻,根据自己的猜测答了起来。林如海听着,薛蟠答得释义不是特别准确,但是答出了一丝新意。

林如海兴趣更浓,直接问道:“对江南的盐政,你如何看待?”

这种问题,属于策问的内容了。而这题的难度,已经可以拿到会试上面去了。林如海是巡盐御史,时常思考最多的就是盐政,这一段时间,想的更多。因此也是一时兴起,才问了出来。

薛蟠头上的汗都出来了。这题不好答,不仅是难,更在于考校自己是林姑娘的父亲,而其如今的官位是巡盐御史。

他不仅要答得好,而且要和林大人的观念一致才行。

最后,薛蟠还是一字一顿的说道:“专商积弊,迄未革除,各省盐务,纷乱如丝,国课民生,交受其困。”(注2)

林如海看着薛蟠,脸上不辨喜怒,良久才叹息道:“过刚易折,以后万不如此。”

薛蟠在心中长出一口气,他知道自己赌对了,林大人没有生气。

林如海看着薛蟠,爱其才,敬其德,甚至动了收徒的想法。

不过林如海想了想,就作罢了。

如今他的身体不好,还想多陪陪黛玉,和黛玉享受天伦之乐为重,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教导徒弟。这是原因之一。

第二个原因,是他如今正打算搜集甄家的罪证,为黛玉求一个将来。而薛家和王家贾家关系匪浅,贾家又和甄家联络有亲。因此,在这关键时刻,林如海也无法完全信任薛蟠。师徒关系有如父子。既然这样,还不如不收。

林如海想着这些,也没有了一开始的精神头。

林如海将书拿到手上,说道:“这套四书五经,是我科举所用,上面的注释,多是我学习的一些心得,如今你既然喜欢,就赠予你,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如此大礼,晚辈不敢受。”薛蟠忙推辞道。

林如海笑道:“你既然说是晚辈,有何不敢收的。须知长者赐,不可辞。况且,林家也没个后辈,送给你,也算不辜负这套书册了。”

林如海用手抚摸着书本封面,想起自己曾经的寒窗苦读。原本他是打算将这套书放在黛玉的嫁妆中,送给宝玉的。

如今,算了吧。

林如海冷笑着想:他不过是宝玉口中的“禄蠹”,还是不将这书送给他,免得让他糟蹋。

薛蟠听林如海如此说,才双手将书册接了。

林如海又走到书架处,将其余的书本书找了出来,还从暗处找出一个书箱,上面已经有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林如海亲自拿帕子将尘土擦拭了,才打开箱子,里面是满满的书册和试卷。

林如海眷恋的看了看,然后将箱子合上,对薛蟠说道:“这些都是我科举的时候,做的笔记,写的课业,自己做的策论,还有收集的一些其他人的策论,都给你吧。不然放在这,也是平白的落灰。”

薛蟠看着,这是一个读书人凝聚的心血,是一个前科探花的读书笔记,一般都是给自己的子弟的,基本不会外传。如果拿出去给读书的人家,千金也不换的。

薛蟠知道这书籍的重量,深深的躬下腰,给林如海行了一个礼。

林如海看着薛蟠,如果不是时机不对,他是真的想收薛蟠为徒的,罢了罢了,有缘无份罢了。

中午时间,林家请薛家人一起吃了宴席,感谢薛家的一路护送之情。宝钗看林黛玉在林家,笑容都舒展了,也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