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渣女竟是皇帝陛下!(172)

作者: 绘花猫 阅读记录

“便让纳星来负责这事情。”处月笑着道,“我们突厥人没有你们代朝的官员那么好说话,得是要有个压得住阵的,否则底下那些人就要乱来。”

赵如卿笑道:“自然是可以的,朕便让黎薛他们来处理此事,他们之前也去过突厥,了解你们的风俗民情,便不会有什么误会了。”

.

赵如卿和处月不过三两句就确定了的事情,过了两日才从朝堂传到了市井当中。

不过到市井当中时候,最关键的边镇边防的事情已经被模糊忽略,所剩下的便是过几个月回鹘会有使团来,朝廷如今是鼓励往西域经商,一时间商人们倒是都精神一振,琢磨着是不是有机会可以大赚一笔了。

而与这些繁荣喜悦相对比的,便是翰林院中的愁云惨雾了。

顾兰之入了翰林院之后,先是派了年轻的学士去太学去一边教学一边整理教义,另一边则是让翰林院上下都开始准备往全国各地去监督讲学授课了。

本朝翰林院司草拟内制之职之外,另外便是编纂文史,稽查官学功课,另外便是之前赵苍在位时候讨论过是否要让礼部把科举的一部分职责也交给翰林院来执掌。

其中那个稽查官学功课,便是翰林院的一大职责——尽管在之前翰林院并没有在这一条上太过于用心,而是努力在往赵如卿身边和弘文馆争夺皇帝近侍的地位。

这一职责说起来简单,也不过就是考察各地的官学的教授情况,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

代朝有多大?底下有多少个州?每个州底下又有多少郡?每个郡下面的官学是不是真的有?倘若是有,又有几个人在里面上学?若没有人上学,为什么那些人都去了私人的书院而不去官学?若不去官学,那每年每个州郡往上报上来的各种赋税金额里面,为什么又有官学那一条?如果出了问题,是不是就是翰林院的失职?

问题有这么多,翰林院就是算是想管,也不敢贸然伸手,里面那盘根错节的关系,哪里是他们这些只想着做皇帝近侍的学士们能理得清楚还能处理得当的呢?

故而从前这一职责只是随口提一提,向来是没有人当真的。

谁知道这顾兰之来了翰林院,不多时便把这一条给提了出来,不仅提出来,还非常迅速地把全国各州各郡的情况都列出来,接着便给他们每个人都分派了任务,让他们在两个月之类先把今年的情况弄清楚汇总上来,若有疏漏,便要惩罚。

他们倒是有心和顾兰之说说此事的不可行,但顾兰之却一下子把他们都堵了回来。

顾兰之道:“如今太学开了书斋正在教百姓识字,将来京畿各处的私学也都是要跟着一起教授的。京畿各处书院跟上,再接着便是全国各州郡的官学首先要开始做到这样教授百姓识字的指责,倘若连各州郡官学的情况都弄不清楚,到时候政令如何下达?难道圣上的政令是只打算在京城昙花一现么?”

这话堵得他们无话可说,便只好硬着头皮把这任务接下来了。

接了这任务并不代表他们就此认命,他们私底下便开始想办法是不是能把顾兰之从翰林院赶走,正大光明赶走大约是不行的,于是就只能想一些阴私法子——比如来挖掘一番他从前做过什么污糟事情,是不是可以翻出来大书特书,是不是能让御史参一本,是不是能让皇帝直接把他贬官?

一番挖掘之后,他们便是大失所望——顾兰之可以算是清清白白,并且无可挑剔,从魏朝到代朝,他便是什么污糟事情都没做过,行得端坐得正,就连之前他们以为他去工部做育种时候或许会有一些可以拎出来说的劳民伤财都找不到,唯一大概可以拿出来说的便是他的生母曾经是魏朝永王的侧妃,之前在京中似乎做过什么里通外敌的事情。

但……他的生母后来据说是已经逃走了,已经不在京城太久,他们想拿这件事情来做文章,似乎都显得太过于牵强。

而就在一行人垂头丧气的时候,忽然有人拿出了个颇有意思的事情说道:“倒是还找到一件,他之前收过齐国公府送过去的几个奴仆,后来是送到永安寺去了。”

“送永安寺?为什么是送去了永安寺?”旁边的人来了兴致,“这其中是有什么秘密么?”

第96章 九十六 官场上没有秘密

赵如卿看了一眼御案上那一叠厚厚的奏折, 有些微妙地挑了眉头。

“这么多都是弹劾顾兰之?”她语气都显得有些奇怪了,“翰林院是有什么朕不知道的事情发生了吗?”

一边说着,她一边在另一边翻找了一下顾兰之的奏折, 翻了好一会儿, 才找到一本是说让各部和州府配合翰林院把各地官学情况进行调查的折子, 内容倒是简单,也没什么花样文章来颂圣,乃是在上次提出此事之后, 现在重新要求各部各相关的衙门要积极配合,否则事情无法继续推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