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64)

作者: 淡窗 阅读记录

尹从南说到这里叹了口气,“我们还得更努力。”

这句话像一只手,攥紧了叶凯的心。他试问自己,叶凯,你有没有更努力?

第30章 甩掉思想包袱

从重型机械厂回来的第二天,尹从南就马不停蹄地去和辛志宏做了简单的汇报。经过这次走访观察到的情况,他意识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像重机厂这样,单独地去进行设备引进,是存在很大的隐患的。第一就是信息交流问题,信息传递时间长,又缺少懂得机械专业知识的翻译,这中间难免会有遗漏信息和误传信息的情况。第二是生产厂家的售后跟进问题,把机器买来放进工厂里,可远远不是引进的结束,而是开始。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引进的设备很有可能就会闲置,如果有进一步的不当操作,还有可能造成机器报废。几百万的资金就全部打了水漂。

“重机厂的这两台设备,咱们什么时候可以去看看?”

辛志宏想了想说,“上次伍秘书说他们的副厂长来,是小徐接待的。既然他们厂里领导抹不开面子,不想主动来找咱们帮忙,那我就让小徐跑一趟重机厂去问问。等把情况了解清楚了,咱们再想办法。”

辛志宏很干脆地做了决定。可是尹从南今天来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解决重机厂两台机器的问题。他考虑了一下,还是应该大胆地说出自己进一步的设想。

“辛叔,您看。重机厂和轻机厂,现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轻机厂保守,不敢进行设备引进,求稳健发展,对进口设备这种新事物总有些抗拒。而重机厂胆子大,再前期没有谈好后续支持的情况下,迷迷糊糊就把设备买了进来,却无法进行生产。您看这中间是不是缺少了什么?”

“什么?”

“我在想,如果有一个角色,能够详尽搜集国外的工艺设备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汇总起来,传递给国内的各个工厂,当工厂有意愿进行设备引进的时候,又能清晰地把国内工厂的需求传递给国外的生产厂家,甚至还能要求他们为我们进行完善的售后跟进。这样一来,就能解决惧怕引进、和盲目引进,这两种极端情况。”

辛志宏听完尹从南的话,沉默了一会儿,他说,“这个角色由谁来扮演呢?咱们研究所吗?”

“嗯。”尹从南毫不迟疑地点头,“咱们。研究人员是最适合做这个穿针引线的人的。您说呢?”

辛志宏大概是没有想到尹从南在这个问题上会想得这么深远,就连他自己都不曾细致思考过这个问题。

“小南啊,这个事情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开始的。咱们研究所有职责内的工作内容,咱们虽然在专业知识上,甚至外语能力上都完全可以胜任这个穿针引线的工作,但这等于扩大了咱们的业务范围,这个要跟上级汇报,等待批准。”

尹从南当然明白这一点。但是上级要批准一个事情,肯定也要看到可行性,才会批准。他之前就在心里算了算,重机厂的问题如果能顺利解决,使他们的这两台机器投入生产,等再看到实际效益,短则需要一两个月,长则需要一年半载。而那时候,尹从南就会被调回研究所。一旦他不在生产一线,再推动这个设备引进的业务、让上级看到可行性,可就难了。

幸好他早有打算,他说,“辛叔,我想,趁我在轻机厂的这段时间,由我来主导一次设备引进。身为研究员,我有这个能力。整个过程如果顺利,我们再向上级进行申请,这也能成为一项有利的支持案例。”

辛志宏听完,有将近一分钟没有说话,他看了看尹从南,又看了看自己办公桌上的一摞摞研究资料。终于,他笑了起来。

尹从南有些莫名,看着辛志宏。

“小南啊,”辛志宏摇摇头,“我以为自己完全不是什么老顽固,身上也没有知识分子的迂腐气,没想到,原来我啊还是一身的棺材板味儿。”

尹从南不知道他何出此言。

辛志宏走过来,伸手用力握了握尹从南的肩头,“小南,你想事情的思路,跟我真的太不一样了。跟你比起来,我都显得畏首畏尾了。”

“辛叔……我只是想……”

“我知道。”辛志宏拍了拍他,转身又坐了回去,“我知道你没想那么多。可就是因为你没想这么多,你才敢这么想这么干。你们赶上这样的好时候,思想上没有包袱,而我们这代人,坚持到了现在,以为自己已经甩掉了思想包袱,可今天跟你一比我才知道,那无形的包袱早就牢牢地压在心里,甩不掉了。”

尹从南明白辛志宏的意思,他也理解辛志宏这一代人走过的路,他们有许多的无可奈何,辛志宏今天还能坚守在科学的道路上,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上一篇:冬末·初春 下一篇:一起走到世界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