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日韩娱乐圈同人)[娱乐圈]乙女的游戏(1590)+番外

不知道应该说是明白还是不明白的尹纯孝这次回答的很快,快的像是不用经过思考,反问他,“为什么由你决定她有没有时间?”

这话问的好,好到李正宰都笑了,“我不是以谁的男朋友这个身份来见你的,别误会了,我是以演员林瑞贤经纪公司的社长这个身份在跟你聊。你的作品很好,由你本人指导会更好,但我的女演员没有那么多时间跟你花三、五年打磨一部作品。”

“早些年或许可以,如今时代变了,精雕细琢在这一行很难见到了,以林瑞贤现在的身价,她耽误的每一分钟都是账户里的数字在减少,也是公司的营业额在减少。更代表新人辈出的娱乐圈随时有人能把她本来拥有的资源抢走,再想抢回来得花比原本多两倍甚至三倍的功夫。”

“我认同这是个好作品,我也承认如果花更多的时间去打磨它成品会更好,但我们谁都不能保证,更好的作品就一定能登上更大的舞台。如果它的成绩不如预期,半年到一年的创作时间是我能接受的最大的损失。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了解过林瑞贤的成绩,她目前为止没有败绩,一部没过损益点的片子都没有。”

“拍纯粹的艺术片本身就是一场赌博,票房很容易失礼,只有获奖还得是大奖才能让票房失利的劣势扭转。你想要谈艺术,我不反对,但我跟你聊的是商业,你不能纯粹以艺术的视角去判断一个有商业价值的女演员。很抱歉,我们得向市场妥协,那个能创造全度研的时代没了。花三、五年打磨一个作品的时代也过去了。”

“以前一个女演员拿下欧洲三大电影节随便哪一个,角色入围,不,不用自己演的角色入围只要参与过的电影入围,那个演员在圈内就是独一无二的。彼时信息封闭,媒体怎么说民众都信。现在网络那么发达,大家都知道什么电影节都是一年一度,今年进三大的是一个演员,明年进去的又是另一个。”

“国内要是没人入选,那是国内的电影人本事不够,国内有人入选,不拿个奖也不值钱。拿到奖,今年是爆款,明年又未可知。代代都有新人出啊,媒体再怎么说这个人是国家名片,新一年到来还有谁在乎呢。”

从那个黄金年代过来的李正宰忆起当初也不是不唏嘘的,在电影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的年代里,一张电影票还很值钱,电影院还是约会必备行程。那个年代很混乱,那个年代也大师辈出。那个年代大家愿意静下心去观看长达一两个小时的电影,而不是精简到十分钟乃至于五分钟就像了解个故事剧情。

那个年代的观众养育出了愿意花几年时间去打磨电影的大师,那个年代的大师也因为能找到无数欣赏自己的观众心甘情愿付出金钱和时间。那个年代有很多不好的地方,那个年代的艺术家,追求的是作品的完整性。

可黄金年代已经过去了,唏嘘有什么用,得接受现实。

现实是,李正宰不能让林瑞贤一部电影拍个三、五年,投资回报率太低。

“我不知道你认不认识李俊璞,往前推十五年,成为国家名片的李俊璞能在这个圈子里傲视群雄。十五年后的现在,他不会弯腰,不会低头,那就什么都不算,拍摄第二部 作品还得求着别人合作。圈内不缺国家名片了,成为国家名片的人就不过如此了。”

“一部电影最好的成绩也不过就是让某个导演、某位演员成为国家名片。如果国家名片的名头已经不值钱了,那三、五年的损失就必须要算清楚,是否有那个价值。所以.....”

一直安静听着的尹纯孝打断他,“所以,艺术死了吗?”

李正宰一愣,张口想回艺术当然不可能死,可回了之后呢?他说出口的是,“艺术家得吃饭啊。”

这场谈话无疾而终,大概是艺术家和商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沟通不来。作为商人的李正宰偏偏不是纯粹的商人,以至于那句‘艺术死了’的话一直在他耳边回荡。从脑海直入心田,男朋友有些犹豫是不是把选择权教给女朋友选比较好,怕就怕女朋友选了让艺术活过来,她真能耗个几年去拍一部作品。

这个问题男朋友憋住了没说,新社长说了,问法不太一样,新社长倒是没有去问什么艺术家的想法,他问林瑞贤的是,休息够了要不要准备进组。

跟新朋友吃饭的时候接到电话的林瑞贤无所谓,只问了一句,“我不是要空出时间来等公司的项目?”

“找到合适的导演在把团队搭起来还得准备棚,景也要做,少说也需要半年时间,总不能让你在家休息半年啊。”金炳善站在纯粹的商人角度,建议女演员,“我们这边做我们的,时间肯定会给你空出来,还是接一部过渡一下,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