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世子爷宠妻无度(103)+番外

作者: 茗荷儿 阅读记录

杨妧是按约定往真彩阁送衣裳。

范宜修竟然在,规规矩矩地杨妧行礼,“姐姐”,又看向杨婵,弯起眉眼,“妹妹。”

杨婵不太记得他了,扯着杨妧的手直往后面躲。

范二奶奶含笑解释,“先生家中有事,告了三天假,今儿听说姑娘来,非得跟着,幸好六姑娘也来了,让他们到后院吃点心。”

真彩阁后面带着三间房屋,两间是库房,另外一间是值夜的伙计歇息之所。

院子里种了棵不大的桂花树,摆着石桌石凳。

杨妧让春笑看着杨婵跟范宜修玩,她与范二奶奶一道上了二楼。

楼上的十二座绣花架子前面都坐了人,绣娘们低着头专心致志地绣花。另有四人站在长案钱,拿着剪刀“咔嚓咔嚓”地剪裁。

一片繁忙景象。

杨妧笑着道喜,“生意看来不错。”

“还得感谢姑娘,”范二奶奶眉开眼笑,“有姑娘帮衬,这半个多月来做衣裳的贵人真是不少,都是十件二十件地做,绣娘们忙得都脱不开身。其实,做成衣很费事,也没多少利,不过是为了招徕人气,真正赚钱还是卖布料。江南的料子快船运过来,刨去各种费用,卖一匹赚一匹。”

一匹松江三梭布在江南差不多一两半银子,在京都能卖到四两,纯利润就是一两半。

若是织锦、云缎等赚得更多,只是织锦出货少,大多数人穿不起,算起来反不如棉布、绸布利润大。

范二奶奶的生意经讲得头头是道,杨妧听得感叹不已。

做生意真得是一本万利,可也真不容易。除去辛苦之外,一趟船跑下来,不知道要打点多少关口。

小芸送了茶过来。

杨妧抿两口,将手里包裹打开。

里面是两身衣裳,除了之前说的天水碧袄子和素白色银条纱裙子,还格外做了身男子穿的长袍。

长袍用了象牙白的杭绸,式样很随意,袍边的一丛马兰花却入了范二奶奶的眼。

嫩绿的叶子,冰蓝的花朵,不显山不露水,可配着象牙白的底色,让人有种安闲的宁静。

范二奶奶赞道:“这丛花出彩。”

杨妧微笑,“我兄长帮忙画的花样子,举人老爷的手笔。”

“难怪,”范二奶奶再打量番,将袄子和裙子细细瞧过,笑道:“好样子也得靠绣工和配色来衬托……一身衣裳一百两,可好?”

杨妧道:“二奶奶是行家,我不懂这些,您说多少就是多少……只是,我有个不情之请,过上半年八个月,能不能让我把衣裳买回去?”

她不想让自己的针线活留在市面上。

范二奶奶一听便明白,嗔道:“不用那么久,最多三个月,肯定满大街都是这个样子。姑娘也不用买,到时找人送过去就是。”

“多谢二奶奶成全。”杨妧从荷包里掏出一张纸,“比着这个绣比从衣服上扒样子要方便些。”

范二奶奶接过,展开。

上面赫然是炭笔描的马兰花样子。

笑容自眉梢眼底淌泻而出。

市面上的成衣铺子大都是看到别人的样子好,跟风模仿一个,可照猫画虎总有些不伦不类。

没想到杨姑娘还有这一手。

小小年纪心思真是细密。

得亏她是真心想结交杨姑娘,不愿她的女红落在旁人手里。

否则,得不到花样子事小,只怕以后不能与杨姑娘坦诚相待。

范二奶奶谢过杨妧,拿出两张一百两的银票给了她。

两人随意聊几句闲话,便下楼到后院去。

杨婵拿了笔正在纸上写着什么,范宜修歪着头看,时不时指点她,“心的框架写得要疏朗,这个点要干脆,不能拖泥带水,我写一个给你瞧。”

俨然一个小先生。

杨妧走过去,看到满篇纸上大大小小都是“没”“有”“心”这几个字。

杨婵的字歪歪扭扭,范宜修的字却很好,横竖撇捺极有章法。

杨妧夸赞几句,亲昵地点点杨婵的小鼻尖,“没有心是什么意思?每个人都长着心呀,就盛在你的小肚子里。”

范宜修很严肃地纠正她,“姐姐,心没有装在肚子里,是在上面。”边说,边摸在自己胸口,“我能听到怦怦跳。”

范二奶奶笑嗔一句,“就数你明白,妹妹比你小两岁,还没请先生。”

范宜修瞪着乌黑的大眼睛,“我有先生,我学会了可以教给妹妹。”

杨妧莞尔,诚心诚意地谢过他,戴上帷帽牵着杨婵告辞离开。

走到双碾街头上往南拐,不多远是间茶楼,廊下牌匾写着“清益斋”三个字,又挂了块布幡,写着“天下第一水”。

杨妧蹲下身替杨婵整理下头上纱花,温声嘱咐,“姐约了李先生在茶楼商议事情,待会儿小婵见到人记得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