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毕业后我回家养猪了(391)+番外

“大舅你可以啊!回头等空了,再去镇上问问看谁家有不用的冰柜,再多买两台回来,等入秋了咱们卖土鸡的时候,还得多做点冰袋呢。”唐新岚对她大舅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承包那一百多亩野菜基地,为了增加亩均效益,唐新岚采纳了省农大专家的建议,在野菜基地附近开了几个小型的养鸡场,这些鸡平时喂点饲料外加菜叶子就能养大,而且分开饲养还不占地方,鸡粪收集起来也能作为有机肥使用,最重要的是,土鸡蛋和土鸡都是能给野菜基地带来效益的,别的不说,每年卖鸡蛋和土鸡的钱,就能把租地的费用赚回来了。

平时散养在野菜地里的土鸡还能帮忙给野菜捉虫呢,不过打药或者野菜小苗刚出来的时候,就必须把鸡关在养鸡场里了,这些都有专门负责的饲养员去管理,唐新岚之前还觉得养鸡挺好的,以后村里农家乐要是发展起来了,最起码土鸡蛋和土鸡可能都不用拿去卖,本村就能消化掉了。

可现在看来,村里的农家乐没这么快形成规模,最起码那条观光大道修一下就得两三年时间,这期间养出来的土鸡和土鸡蛋,只能想办法在网上卖掉了,冰柜必须买,冰袋也必须备足了……

在章家村忙了一天,晚上姥姥煮了一大锅绿豆稀饭,烙了韭菜鸡蛋饼子,还掐了嫩嫩的红薯叶做了一笼屉红薯叶窝窝,大舅妈做了拿手的酸笋炒辣椒,拿了几样家里做的酱菜,大热天的吃这个最舒服了,唐新岚忍不住对着章家的小饭桌拍了一小段视频,发到了个人主页上,还特别不是人地问粉丝们都吃饭了没。

刚下班,好多人要么正在排队等地铁,要么就骑着小电驴在地面温度足有40度的城市大蒸笼里狂奔,热的恨不得钻到冰箱里去,好不容易有点时间刷开手机,就看到唐新岚吹着电风扇已经在姥爷家的赖葡萄架子下面吃晚饭了,顿时羡慕嫉妒恨了——

“红薯叶窝窝?辣椒炒酸笋?拿来吧你!!”

第180章

第一批酱菜就卖了个开门红,别说章、唐两家高兴了,听到这个消息,等不及唐新岚再去章家村,第二天下午,拿到合同模板之后,就陆续有章家村的菜农特意找到唐家,希望能加入到作坊成为他们的订单农户。

不过,唐新岚却没有来者不拒的都接收了,她和大舅这个作坊现在的蔬菜消耗能力有限,在不扩大生产的情况下,最多还能再接收8~10家,按照平均每家两座蔬菜大棚来算的话,正好能够覆盖全年的大棚瓜果轮作需求。

接下来他们打算把这批订单种植户分成不同梯队,精准排布,通过控制育苗和栽种的时间来控制瓜果成熟期,这样一来,瓜果采摘期就能完美错开,能确保每个月都能给酱菜作坊提供稳定的供货,而不是像以前的章家村那样,一个季节同一种类的蔬菜大量上市,内卷严重,压低了地头收购价、损害了菜农收益不说,万一遇到今年这种情况,下游收购量锐减,菜贩子都不来收了,那种植户还会面临血本无归的情况……

唐新岚自问不是什么大公无私的绝世好人,但也不是为了自己赚钱不顾老百姓死活的黑心资本家,她当初下决心留在家乡创业,本来就是想带着乡亲们共同致富的,但是,脱贫致富也不能只靠一腔热血,也要讲究科学管理,就像苏彭家的脱水蔬菜产业一样。

虽然为了确保企业利润,苏洋食品厂给订单种植户的收购价不算高,甚至比当地批发价还低一点,但为什么人家就是死心塌地愿意跟着苏家做脱水蔬菜订单种植户呢?

老百姓或许不懂什么商业规则,但是他们能看得懂自家存折上的余额,跟着苏家,薄利多销,家里存款一年年的在增加,小洋楼盖起来了,小汽车也买回来了,有的脑子灵活的还咬牙买了大货车,给苏洋食品厂做运输,据说现在已经形成车队了,赚的盆满钵满……这就是一个行业形成良性循环带来的好处。

唐新岚没有学过工商管理,以前也没做过生意,甚至他们家的亲戚里就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一切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她不敢一次性接纳太多订单农户,也是怕水太大淹死自己。

好在明年她和苏彭的冻干蔬菜加工厂应该也可以开业了,到时候苏彭那边再吸纳一批订单种植户,章家村这边想做农业订单的应该都能走那边的渠道,毕竟冻干蔬菜的生产速度比酱菜快得多,需求量也大。

听说唐新岚这边最多只能再吸纳8~10个种植户,原先担心亏本拒绝过章大舅的都懊恼的不行,又跑到村委去问村里之前答应的农业合作社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