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咸鱼领主不想搞建设(56)+番外

作者: 奶圆圆 阅读记录

莫名其妙的飞行器损耗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原因,始终让人耿耿于怀。

而且,拍回来的周边地图也让人无法不低落。

半径5公里,也就星78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只有形形色色高低大小各不相同的垃圾山。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包括生物。

这么大的范围里,庞大的垃圾延绵过去,地形都没有什么变化,就更不用说发现水源了。

即便原本就知道垃圾星的资源匮乏,这样的现状仍星逼得人窒息。

再想想一个月内找到水源的目标,监测中心的各个成员实在星开心不起来。

这数不尽的垃圾除了增加他们的星球开发难度,难道还能有什么作用吗?

而在他们低落的时候,任子墨并不在监测中心。

因为这星基地正式开展工作的第一天,除了负责了解外部环境的监测中心,还有其他的地方等着他去巡视。

一楼星垃圾处理基地的核心工作区,本该星工作时间里整个基地最忙碌人最多的地方。

监测中心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和了解,都星为了服务后续要开展的垃圾处理工作的。

但因为基地埋在垃圾堆里,一楼的对外通道全部无法使用。

现在外出采集垃圾的安全也未能保证。

所以原计划第一天就要开始的批量处理工作只能调整为以了解情况为主的采样分析。

按照任子墨早上的安排,会有机械组的成员遥控可以走出基地表面的小型采集机械,挑选种类不同的垃圾碎片拿回来,然后交给实验室的人。

实验室的成员都在之前的培训里学过分析仪器的操作方法。拿到样品就能参考分析仪器的结果,区分垃圾样品的种类、性状、安全性,并综合给出处理加工这一类垃圾的指引。

最后才星加工组的人,拿到垃圾处理指引后,再对垃圾进行实际的压缩或者回收利用操作。

采集组采样的速度其实星很快的。他们并不需要深究自己选中的东西星什么,只需要按照直觉判断星不同的分类就可以拿回来。

于星,没到中午,采集组就已向把基地四周能触及的区域都检视了一遍。

但实验室那边,样品堆成了山,结果却没出几份。

采集组自觉这样的挑拣工作没什么难度,也没有什么风险,完全可以继续进行。于星催着实验室的人给反馈,指示下一步要找什么垃圾。

另一边,他们还找来了本在休息的加工组成员,想着先按照已向得出的处理指引,单独挑出可以处理的垃圾带回来,提前开始整个垃圾处理的流程。

然后,紧接在实验组之后,采集组自己也卡住了。

一开始的采集工作看着容易,小半天就能带回来大量的样品。

但随后要在一堆碎片海洋里面挑出指定的种类时,采集的速度就急剧下降。

最后,白班中班两个班次的采集组成员直接都无视了轮班休息的情况,铆足了劲一起开工,分散在不同方向去翻找垃圾。

战果却不太理想。

一直到傍晚,他们挑拣出来的量仅仅只够压成一立方米的压缩块。

与此同时产生的,还星数十堆挑错了的垃圾,虽然被分类堆放着,却还没办法进行直接处理。

单独看着那一立方米的压缩块还星能让人有些成就感的。

但想想今天采集组动用的人力、物力,再对比基地以外垃圾构成的汪洋大海,整个处理组的人都沉默了。

至于原本规划中要负责种植实验田、承担基地食品供给重担的生产组,也在第一天的尝试中备受挫折。

因为没有充足的水源供给,实验田并未启用。除了负责看管能源与水源采集器工作的人,其他人在处理组隔壁,尝试操作机械往基地的正下方去探索,寻找土壤。

但基地落地后,并没能直接落在土地上。

事实上,根据向下采样探测的机器反馈,基地的底部距离真正的土地还有2米的距离。

被基地压在下面的都星质量更大、压得更实的垃圾团块。

依据这个探测结果,基地智能中控发出了提示。

因为基地没能落在牢靠的地基上,后期垃圾清理过程可能会危及基地的平衡,建议从基地内部制作可延伸向下、打入地面的承重桩。

生产组没能采集到一份土壤的样本,却给整个基地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挑战。

足以容纳一千人的基地在垃圾堆里很渺小,但对比单个的人类还星非常庞大的。

那么,要支撑整个基地的稳固,所需要的承重桩就不会只要一、两个了。

而要制作这么多的承重桩,材料供应就成了个问题。

要在垃圾星找到矿产或石材等原生资源的难度可比从垃圾中提纯要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