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朝辞(54)+番外

作者: 君知希 阅读记录

“阿诚谨遵少主教诲,摒弃自暴自弃之念,厚积分秒之功,必取百炼成钢。不负少主殷殷期望!”一字一句,刚劲有力,掷地有声。

温惟脚步一顿,正声道:“从明日开始,你且随我进宫入学!”

说完,抬脚迈过门槛,大步进了里屋。

阿诚杵在原地,看着温惟消失的背影久久未动,他抬头望着头顶炎炎烈日下碧空如洗、青天白云……

再过几日就是一年一度春朝节,各周边使臣国与各地节度使都会聚集京都城。到时候,作为东平节度使的温莛知自然也会依礼前来拜贺。

京都耳目众多,温惟入京后为了不引人注意,已经将从东平的侍从都打发回了东平,只留了几个眼线于城外乔装候着。

京都城内没了接应之人,温惟与东平之间的联系也只能暂时中断,一切往来信函皆要通过官府驿站,所以平时写信也都是寻常家书,只是聊些家常询安问好之类。

如今来京都日子也不算短了,除了秘书监本职事务,其他事情毫无进展。

李荣赈回京,原本朝中庞敬宗与东陆两大权团势力,瞬间变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因李荣赈战功卓著,兵权在握,又当朝摄政,风头较二者更胜一筹。

现在摆在温惟面前亟需解决的就是陶锦尧赈灾款贪墨一事,眼下李荣赈已经归京,此事终究要提上日程,陶家之事明显是有人做个手脚,既然是有备而来,要解陶家之困恐怕没那么容易。

来京月余,还有一人她尚未见过一面,那个人便是东陆,此人深居简出,少有露面。昨日正逢宫中大宴,如此场面文武百官人人到场,温惟来时故意看了眼殿前礼记官的宴席名单,仅仅在接收礼单上看到东陆之名,到场宾客的花名册上却并无此人,也就是说昨夜他并未前来出席。

前几日,温惟故意借机向宫人打听到,东陆于宫外的府邸位于城东的光肇寺,名为寺,实为牙(衙),此地也是平日东陆处理事务的地方,因为其宦官的特殊身份,加之身体常年不适,非圣上急召素日很少入宫。

陶锦尧一事若想有所突破,就必须追本溯源,从户部计史吴华跟丢失账册入手,昔后将此事交由东陆本亦无可厚非,东陆手下的暗卫以行事效率奇高、行动隐秘著称,比起三法司抽丝剥茧、循序举证那些个弯弯绕绕来的更直接。眼下棘手之处在于如果栽赃之事果真是东陆所为,且又由他督办此事,那无疑是贼喊捉贼,阿党相为,党同伐异。

吴华此人已去,死无对证,温惟仍旧让陶锦尧暗自留意其身后之事及家人动向。账册之事必须从长计议,要想脱罪就必须找到丢失的原始账册。户部账册记录了朝廷全年的收支用度,如此重要的物件绝不可能随便遗失销毁,要想坐实朝廷命官贪赃徇私之罪,最后还得由三法司出面靠失而复得的账册作为证据盖棺定论。

以那些暗卫的行事效率,估计这会账册已在光肇寺,又或者本来就在那,根本不用找,要想治罪陶锦尧只需在账册上动动手脚提交三法司再由请示圣上定夺,此事便成了。

现在唯一可行的就是找个机会去光肇寺走一趟,温惟权衡利弊,陶锦尧如今风口浪尖上不便行动。自己这边一时半会儿又没有得力可用之人,思前想后,温惟决定铤而走险自己行动。

……

李荣赈回京这几日,案牍劳形终日于宫中衣不解带地处理朝中政务,小到地方小事由李荣赈一人直接裁决,大到朝中悬而未决之事由李荣赈主持众臣议事后再做定夺,最后再由元程颁旨下令。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积攒已久的公文终于消化殆尽。

李荣赈推了昔太后差人准备的晚宴,于傍晚回到自己的府邸——荣国府,一进门,就见全生笑眯眯地迎在门口,一见他来赶紧上前行礼,李荣赈瞅了他一眼,径直推门入了屋。

一入屋,屋内香气扑鼻,香的让人一阵气闭,又见厅内餐桌上摆满了各色美食佳肴,一个窈窕婀娜的身影坐于桌旁,见有人推门而入,忙起身相迎。

李荣赈一看,这女子便是西征前昭阳节度使赵翀送来的女儿赵茗芳。女子小步走到跟前低首行见面礼。

“小女茗芳见过侯爷,恭迎侯爷回府,茗芳略备薄酒,亲手下厨做了几样小菜还请侯爷赏脸品尝。”

李荣赈唔了一声,让她起身免礼,略过餐桌,一掀纱帘直接往内室走去,赵茗芳见状不由地一阵脸红耳热。犹豫了片刻,便跟着也往内室走去,李荣赈正宽衣解带,赵茗芳站在身后,眉眼低垂,额头渗汗,咬了咬丹唇,走上去,伸出一双葱嫩如玉的细手,于背后将李荣赈还未脱下的白色内袍轻轻退了下来,露出了李荣赈线条硬朗肌理分明的后背,背脊挺拔宽肩窄腰充满浑然天成的雄性力量。

上一篇:美人冠长安 下一篇:怎敌她软玉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