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局者迷(50)+番外

作者: 郭予习 阅读记录

沈鹏听了,惊讶的表情一闪而过。他不由得追问袁祝接下来的打算,袁祝十分坦诚,说实习结束正好赶上她博士后工作开始,两个活儿算是无缝衔接了。

在星巴克,沈鹏一定要给袁祝付账,还用自己会员卡的积分兑了几块点心和布朗尼给袁祝,说猜也知道她爱吃甜的,袁祝没推脱,笑着收下,掏出手机加了沈鹏的微信好友。

第33章 33

沈鹏离职的时候,张梦睫刚从老家回来没几天。这天周日,张梦睫等儿子上英语课的时候,正好约袁祝陪她一起逛超市。张梦睫回到北京之后,她们俩还没顾得上凑在一起聊聊天。于是趁着袁祝周日没去事务所,两个人约着逛逛超市、喝个咖啡。

袁祝免不了提起沈鹏离职的事儿,要不是他介绍来的实习生不打招呼就走人,袁祝也不会有这个接近高瞻的机会。

沈鹏走人了之后,袁祝本以为张梦睫会很开心,毕竟事务所里最喜欢跟张梦睫对着干的人不在了。但出乎袁祝的预料,张梦睫倒是一种类似兔死狐悲的情绪,话里话外有意无意带着几分兔死狗烹。

生鲜蔬菜区,张梦睫仔仔细细地一根一根挑着四季豆,袁祝百无聊赖,倚在购物车上听张梦睫爆料。

原来事务所创建到现在这十年,除了高瞻自己做满了十年,沈鹏和张梦睫是资历最老的两位建筑师,他们俩入职的时候,远瞩成立不到两年,事务所除了高瞻,还有一个行业内比较资深的美籍华人建筑师作为合伙人,因为那时事业刚刚起步,所以合伙人拉来一些住宅项目,算是短平快地让远瞩攒下了“第一桶金”。

最开始,远瞩的团队规模很小,所有人都是事必躬亲,没白天没黑夜的画图改方案,在工地也是受尽了施工方的窝囊气,吃过不少哑巴亏。磕磕绊绊地,事务所成立满三年的时候,高瞻觉得从住宅项目里赚的钱足够支撑一阵子了,便开始不再满足于做地产开发商的画图机器,于是积极地疏通关系,寻找做私人建筑或者其他公共建筑的机会。可是高瞻的合伙人在美国有自己的事务所,没想把太多精力花费在远瞩身上,便选择撤资回美国。这么一折腾,初始团队里几个有想法的建筑师要么跟着去了美国,要么选择跳槽,扒拉来扒拉去只剩下沈鹏、张梦睫还有那时候刚刚入职的李天清留了下来。

张梦睫说,那段时间高瞻显然是折了元气,伤了初心,经常往她婆婆家跑,去和秦艺芬老师谈人生、谈理想、谈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其实老太太也只是一个教书匠,说几句安慰话容易,但是帮不上太多忙。好在高瞻自己还是争气,和当初本科时候的同学合作完成了一个在青海的援建项目,终于在业内打响了一些名气。

听张梦睫爆料高瞻创业初期接住宅项目的八卦,袁祝立马来了兴趣,追问张梦睫知不知道高瞻都接过哪些住宅,具体受过什么窝囊气、吃过什么哑巴亏。然而,尽管袁祝满心期待,奈何张梦睫那时候还是刚毕业的愣头青,她听到的轶事已经是倒手八百次的无足轻重的八卦,根本没什么要紧的消息,更没有关于何之渊的内幕或黑料。

张梦睫仔仔细细地挑了小半斤四季豆,然后看中了边上青翠欲滴的莴笋,她一边挑着菜,一边接着说高瞻的“血泪发迹史”。

“青海你去过吗?比我们这里海拔高很多,施工条件也不好。那时候高瞻的同学比他回国早,也比他名气大,所以驻场的工作主要都是我们这边做得,高瞻就和沈鹏在青海,我和李天清在北京和那时候在事务所的建筑师和实习生做模型改方案,然后还总是要去他同学的事务所遭白眼。那时候网络哪有现在发达,有事情只能打电话,想用扣扣联线视频通话,可是4G网络都还没发明。现在想想,那时候可真是太苦了。”

袁祝简直不敢相信高瞻竟然还有这么一段低头求同学的历史,这么一个清高的人,也不得不为了事业而低头。

“这同学是谁啊?”

“这个我就不好直说了,人家现在还在业内呢,你想知道自己去搜。”

“那,那你说说这人和高瞻,现在谁比较牛,比较有名?”袁祝这人喜欢护犊子,甭管说她在高瞻手底下工作得开心与否,她觉得自己的老板得要是那个最棒的。

“那应该还是高瞻吧。”

“哦,那就得了。哎,不过,既然你当初跟沈鹏都并肩作战了,怎么后来还剑拔弩张的啊?”

“后来来来往往的建筑师很多,估计是沈鹏和李天清都觉得高瞻对清华出身的或者海归比较偏心吧……哎呀这个我也说不清,可能就是比如聚餐的时候,高瞻说起来清华的事儿,那肯定还是清华出身的人更能接上话,那时间长了,可能沈鹏觉得他插不上话……哎呀可能他就是觉得不受重视吧。其实他还好了,李天清那才真是不太受重视,沈鹏虽然不是老八校,但是他是正经211重点大学的本科,硕士在美院也挺好的,李天清本科在什么工学院还是工业大学的,读了两个硕士,第二个硕士才到同济,然后明明同济毕业吧,结果没留上海,来北京来发展了。李工只比沈鹏晚入职一年多,到今年才终于有个主抓的项目,人家沈鹏做得纺织厂改造都已经送去参展评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