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局者迷(5)+番外

作者: 郭予习 阅读记录

果然,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

高瞻已经坐下来吃妈妈亲手做得热乎乎的饺子的时候,袁祝才刚刚开进家里住得部队大院。

晚上十点半熄灯之后,部队大院一片漆黑。拐进家属区,袁祝放慢车速,生怕自己走神,剐蹭到此时才加完班回家得那些机关参谋们。

在路边停好车,袁祝借着手机的光亮向夜色深处走去。茂密的高大杨树伫立在石板路两旁,树冠亭亭如华盖,遮住了惨淡的月光,只有道路交叉处,隐约可见一线天光,仿佛是黑暗尽头惟一的光明。黑暗中,杜鹃布谷布谷的清脆啼鸣和喜鹊嘎嘎嘎嘎的沙哑嘶叫在一起交响,令人不禁怀疑,这平静夜色之下是否波涛汹涌暗流涌动。

走进一栋四层住宅的楼门洞,袁祝轻手轻脚上了二楼。直到钥匙插进锁眼发出金属碰撞的清脆声音后,楼道的自明灯才亮起来。门开之后,袁祝伸手打开客厅的灯,然后反锁住防盗门。

蹬掉脚上的短靴,袁祝光着脚进屋,换下衣服洗了个澡。

按理说累了一天,洗个热水澡之后,袁祝应该能借着困乏的劲儿轻松入睡,但现实是袁祝反而觉得有些清醒。于是袁祝塞上耳机,把自己卧室的窗户开了个小缝,点了颗烟站在风口的地方吞云吐雾起来,丝毫不顾外面接近零度的冷空气倒灌进本就十分冷清的屋子。

今晚虽然不是满月,但是天空清明,月亮斜挂,颇有诗意。袁祝又想起刚才高瞻站在玻璃幕墙边上的孤独身影。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袁祝笑笑,弹了弹烟灰。她想不起来这首诗的其他诗句了,于是一时兴趣,搬来小板凳,从书柜的最顶层找到小时候买得《唐诗三百首》,按目录的索引翻到《月下独酌》这一页,李白在这首诗的最后写到: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第4章 4

周日大清早儿,高老爷子一如往常地去圆明园里面散步晨练,最近天冷,老爷子时常觉得身体状况不如以前,所以更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高瞻也没睡懒觉,陪着母亲王凤琴到附近菜市场采购。

其实高瞻回家最犯怵的就是陪老太太逛菜市场,一路上他们总会遇见带着小孙子小孙女的老邻居,每当这时老太太就会忍不住以三寸不烂之舌含沙射影地敲打高瞻。

王凤琴老太太退休之前是高中英语老师,获得过北京市优秀班主任的荣誉,那嘴皮子功夫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套路绝不是高瞻招架得住的。

即便如此,高瞻也还是乖乖早起陪着老太太。

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随着父母的衰老——或者说随着高瞻自己年岁的增长,他愈发体会到陪伴的重要性。高瞻和父母的关系看起来似乎不及平常人家热络,但实际上这只是因为老头老太太退休之后的生活也十分充实,高瞻又没有孩子需要求助老人照看,所以高教授和王老师有大把的时间或者出去游山玩水,或者和老哥们老姐们联络,再或者自己读书看报、强身健体。

高瞻虽然工作很忙,但是周末和节假日总会挤时间回父母家吃个饭。老爷子爱喝茶,高瞻就从不断档地给老爷子买茶叶,老太太爱捯饬自己,高瞻便时常去商场中老年柜台给老太太买件新衣服,添双新鞋子。

总之孝顺也不过如此了。毕竟高瞻是家里惟一的孩子,老爷子老太太总归是要依靠他的。

上午,高教授约了老哥们下棋,王老师给隔壁单元老李家的小孙子补习英语作文,高瞻也没闲着,他约了美术学院的白明老师一起坐坐聊天。

时间还早,高瞻慢慢悠悠地走路穿过清华校园。学校里竟然已经有微微吐青的柳树,迫不及待地宣示着春天的到来。

记得是三年还是四年前来着,高瞻的师兄邀请他回学校参加建筑系的开放课程项目,每年的秋季学期指导项目设计实践小组。在那之后,他时常往学校跑,但平时他总是忙忙叨叨,回清华也大多是上课来下课走,所以很少有机会优哉游哉地在校园里逛逛。

相比高瞻念书的时候,学校有了不少的变化。用高瞻自己的话说,清华,包括对面的北大,都在一点一点向外蔓延,蚕食着周围的土地,正好就像国内城市发展一样,一圈又一圈地向外摊煎饼。高瞻自己对这样的“摊大饼”持否定态度,常常觉得这样的发展模式不是最科学合理的,但他又是哪颗葱,凭什么装模作样地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寒假期间的校园十分萧条,路上偶尔窜出来个骑着自行车的学生,估计是一些理工专业做实验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