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局者迷(18)+番外

作者: 郭予习 阅读记录

袁祝连跑带颠儿到洗手间,从包里翻出随身带着的钢笔,打开手机迅速浏览了三个外国人的维基百科简历英文页,标注了一些必要的名称术语。

深呼吸,袁祝庆幸自己自打在远瞩实习后,就养成了化妆和随身携带小化妆包的习惯。对着镜子补妆之后,袁祝挺直腰板回到展厅,仿佛这样雄赳赳气昂昂的就能有底气了似的。她把挎包和外衣放在后台,顾不上和高瞻打招呼,走到台下,示意在暖场的张目岩她准备就绪。此时袁祝手脚冰凉,大脑充血,一身冷汗,恨不得胸罩里的海绵都能拧出水来。

“那么我把话筒交给接下来对谈会部分的主持人,咱们正式开始。”

袁祝颤颤巍巍双腿如筛糠般走上台,但是接过张目岩的话筒站到台上面对底下黑压压的一片人的时候,她感觉自己突然回血了。不就是一个主持吗?谁认识她?她又认识谁?搞砸了又能怎么样?她又不是混建筑圈儿的。再说了,当时博士答辩的时候,她对着三位业内大牛教授一顿狂轰乱炸式的提问都能面不改色心不跳,这个主持,应该问题不大。

“感谢张老师的暖场,也感谢各位来到这里参与今天的中外建筑师对谈会。我们非常幸运请到了业界知名并且和中国建筑很有缘的三位外国大师,与我们国家同样是非常杰出的四位中青年建筑师共同讨论中国城市更新过程中,建筑的角色和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建筑学教育何去何从这样两个问题。那么今天的对谈主要将是英文为主的,我会尽量给大家提供一个简单的中文翻译作为参考。那么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七位嘉宾。”

袁祝轻了轻嗓子,转成英语叽里呱啦一番,把七位建筑师请上台。胡咧咧完一大段开场白,接下来袁祝照本宣科,一一走流程提问。她算是使出浑身解数,尽力模仿所谓高贵的“英国腔”,还把学英语这么多年以来会的用法和习得的插科打诨的俚语基本上全用了一个遍。

散会后,几位大佬还在场内逗留,和前来寒暄得同行或听众聊天。袁祝看到高瞻和别的大佬聊得热火朝天,一时不知道自己是该留还是该走。她不清楚几位大佬之后有什么安排,便在不起眼的角落喝着已经凉透了的拿铁。好在很快一位外国大佬的助理委婉地打断他们的谈话,几位外国大佬都纷纷离场,袁祝猜这之后应该是没什么安排,便准备和高瞻打声招呼走人。

高瞻还在大聊特聊,袁祝收拾好了东西,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插个话。得亏张目岩好眼色,“哎,你叫什么来着?对不住啊,刚才太着急没记住。”

“哦哦哦,没关系没关系,我叫袁祝。”

“高瞻,你这招得设计师挺棒的啊。一点没准备,上去叭叭叭就能震住场。”

张目岩这么一夸,这几位正在聊天的中年黑衣男们齐刷刷地转过头来,袁祝一下就脸红了,“不敢不敢,谢谢张老师。”

“呦,高瞻,这是你临时找来替马东阳的?”

“嗯,是。”

“呦,那真不错。你挺棒啊小姑娘,清华的吗?”

“啊,我不是,就是来实习媒体专员的。”袁祝有点尴尬。

“哦,合着你不是做建筑的?”

“啊,我不是。我看高老师这儿待遇挺好的,也很幸运面试过了,所以就过来实习了。”三千的工资——这已经是张梦睫争取来的“亲人价”了,累得人困马乏的,还不知道实习生有没有绩效奖金,待遇确实“挺好”。

“你挺可以啊高瞻,媒体专员,还是实习的就这么牛。”

高瞻推了推眼镜不置可否,问袁祝,“展台还有人吗?”

“应该有。”

“那过去看一下吧。”

高瞻自然也对袁祝刚才的表现十分满意,实际上高瞻对袁祝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表现都十分满意,不仅是因为袁祝比上一个留下一堆烂摊子的“关系户”工作态度更认真,更是因为交给袁祝的任务,她都很好地完成了——至少高瞻自己觉得他很难从袁祝的工作中挑出什么大毛病,看来张梦睫做招聘还是令人放心的。

刚才,当得知马东阳堵在路上来不了的时候,高瞻的第一反应就是从自己的事务所里拎出来一个英语好的来救场,他要抓住这个机会和张目岩巩固关系,这样武清的项目完成之后,媒体宣传方面能够借上张目岩的东风。高瞻对这个项目的期望颇高,很希望以此冲奖。

事务所里英语交流能力比较好的也就是有海外经历的沈鹏,但是沈鹏在忙一个咖啡厅投标的项目,没有跟过来参展。过来参展的人里张梦睫虽说没有留学经历,但是英语水平算是矮子里面拔出来的将军,结果她还提前走了。正当高瞻觉得这次机会白白错过的时候,袁祝的出现让他灵光一现。虽说他没去找张梦睫了解袁祝的具体来路,但是这个实习生工作能力不错,也很认真负责,为展会准备的中英文物料内容都很不错,英文写作的用词也很丰富和高级,一看就是下过功夫的。平心而论他对这个恰好叫袁祝的年轻人颇有好感,于是高瞻决定赌一把,给这个名字和自己工作室很相似的年轻人一个机会,赌赢了,张目岩就欠了他一个大人情,赌输了,其实也没什么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