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局者迷(103)+番外

作者: 郭予习 阅读记录

袁祝这个猜测还真是对了一半,高瞻基本上把酒都偷着吐到茶杯和毛巾上了,真喝进肚子的也就十之二三,虽说这么干既不地道也十分浪费,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要是不作弊玩花样儿的话,喝不了几杯,一会就要横着出饭店包间了。

很快,尹工、文文和袁祝也被方主任的几句话拉进了整个酒局。

大概是文文的打扮太过显眼,小姑娘频频被敬酒。袁祝清楚看见身旁的小姑娘脸红得像颗西红柿,大概已经是不胜酒力了。

趁着文文上洗手间,袁祝也跟着出去。发现小姑娘走路已经有点离里歪斜,袁祝赶紧上前扶住文文,照顾着小姑娘方便,还仔仔细细给小姑娘补了补妆。回到包间之后,袁祝给文文盛了汤,倒了温水,夹了主食,让小姑娘赶紧缓一缓酒劲儿。

然而那位彭科长和方主任似乎还没有要放过文文的意思,还不住地找由头劝文文喝酒,而高瞻李天清和尹工似乎集体眼瞎,纵容着文文被接连灌酒。袁祝忍不住了,趁着在彭科长身边倒酒的空档,没话找话地跟他套起了近乎。

“彭科长,哎,给您满上。听彭科长的口音是东北人,老家是哪的?”

彭维康多年以来,尤其是调到北京之后,一直很努力地在改掉自己的东北口音,以显得自己更加文质彬彬温文尔雅。实际上他认为自己说话已经没有任何东北口音了,但没成想眼前这个年轻姑娘一下子就戳破了他的伪装。

彭维康觉得诧异,但这对袁祝来说只是稀疏平常不足挂齿。她在大连出生长大,小时候刚到北京的时候也曾经经历过东北口音变北京口音的过程,况且彭维康不是她见过得第一个为了显得自己不是一口“大碴子味儿”,而刻意隐藏东北口音的人。

但是彭维康面不改色,“盘锦。怎么样,你听说过吗?”

“呦喂,盘锦这不是辽河三角洲的黄金地带么,红海滩很有名啊,大米也挺好吃。真是风水宝地出人才呐啊。”袁祝说这话的时候,故意加重了自己的京片子口音,以暗暗羞辱彭维康——其实别看袁祝现在一嘴京片子,小时候的袁祝说得是浓重而地道的大连话,海蛎子味儿浓郁,辽宁其他地方的人听了觉得这是山东话,但山东人听了说这绝对是如假包换的东北话。

说起来,袁祝是一个很“骑墙”的人,她可以是大口吃牛羊肉、大口喝酒的内蒙人,可以是“你瞅啥、瞅你咋地”的东北人,也可以是“装垫儿台、胸是炒鸡蛋”的北京人,而她扮演哪种角色出身完全取决于她身处什么环境。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报纸上是这么逗乐的:中日关系不好的时候他是甲级战犯岸人言介的外孙,中日关系好的时候他是中国人民老朋友安人咅晋太郎的儿子,而他,就是日本前首相安人咅亚曰三。

“您知道得挺清楚嘛,有机会到盘锦,我找朋友带着大家玩一玩。”袁祝的一番话让彭维康感到意外,这货他看不真。不过彭维康是个多年浸淫官场久经历练的聪明人,他旋即换了个话题,给自己打个圆场。

“彭科长太客气了,有机会肯定要去看看彭科长家乡的大好风光,来,我敬您。”说着袁祝就去拿自己的酒盅,一边儿的高瞻听了有一种看好戏的想法,袁祝是要出大招了吗?

袁祝满上了手里一两一盅的酒杯,“这第一杯,感谢彭科长,大人有大量,我生怕刚才猜错了,冒犯您,还让自己尴尬。”一饮而尽。

袁祝不等对方有反应,立马满上酒盅,“这第二杯,感谢彭科长,我其实是大连人,后来才到北京的,所以咱们是纯辽宁老乡啊。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再次一饮而尽。

袁祝接着满上,“喝完这一杯,还有第三杯,还是要感谢彭科长,我这也是酒壮怂人胆,所以就借酒献佛了,如果说了什么冒犯您的话,您可一定大人有大量。”干干脆脆,一饮而尽。

袁祝连干三杯着实吓到了在座除了高瞻之外的所有人。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方主任,他笑着夸袁祝爽快好酒量。袁祝故作谦虚,“方主任您过奖了,我实在是好不容易见到位老乡心里激动,而且您知道,我平时也没机会喝这么高档的白酒,今天借着我们高老师的东风,我也品一品好酒。”

袁祝似乎总是喜欢装出一副怂怂的样子用类似的说辞来为自己的海量打圆场——不得不说,她信口开河信口雌黄的能力真是越来越强了,瞎话谎言张嘴就来根本不用打草稿。但实际上,有多少实力说多少狠话,至少在酒桌上,袁祝几乎可以随意走花溜冰大吹法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