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着小卖部穿越史前(39)

作者: 手帕望明月 阅读记录

其他人显然也想到了这一层,连大大咧咧的池都神情凝重起来:“更东面的部落我们从来没有去过,都是听台盐氏说的,台盐氏说他们到下一个部落要走八天,但那个也不是产盐的部落,要再往东面走。这条路没有人走过,非常危险。”

有昊氏附近的河是从西往东流的,也就是说入海口应该在东面。所谓产盐的部落,很可能是住在海边会煮海盐的部落。这真的说不清得走多久。

“等部落里的兔子生下小兔子,我们就去东面换盐。”朔说。

等小兔子生下来后,部落里就有更多肉食了,那狩猎队就算走,也能靠采集队勉强应付。之后是气温暖和,水草丰美的春季,到叶子变黄还有很多时间,他们一定能赶在那之前回来。

喻莘皱眉,这个方法非常冒险。

且不说入海口还有多远,这一路上肯定会遇到其他部落,还有猛兽毒虫,如果狩猎队全军覆没,那不仅换不来盐,留下的人也多半挨不过今年冬天。

可是盐又是必须的。

台盐氏比有昊氏人多不少,他们总不能去硬抢吧。

再想想,肯定还有其他办法。喻莘提醒自己。

按他们刚才说的,台盐氏的盐是从东面的部落换来的,而东面的部落则从更东面的部落换盐。假设东面入海口有一个以煮海盐为生的部落,自他们起,散落在河两岸的部落们形成了一条以物易物的海盐贸易通道。

有贸易就会有商人。

原始社会有没有可能也有这样一批靠着贸易生存的人?

喻莘对这个世界还是不够了解,想到这里便找不到突破口了,他穿越过来后只接触过有昊氏的人,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对了,”喻莘道,“台盐氏不是从他们东面那个部落换来的盐?我们可以找他们换啊。”

喻莘眉眼舒展,这么简单的方法他怎么没想到,根本不用真的找到这条贸易通道的源头嘛。

朔摇头:“不可,那个部落更早信奉神殿,跟他们接触会有危险。”

又一条路被堵死,神殿的势力好可怕。

更东面的部落在哪里他们没有情报,擅自过去也很危险,毕竟现在可没有的签证、通关文牒之类的东西,一旦发现自家领地有外人入侵,不用问就是打。

说来说去,好像只有去东面入海口一个选择了。

这实在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其他人也都明白,但是没有其他方法,只好像朔讲的,先等兔子生下小兔子,部落里食物充足后再说吧。

当晚散会后,喻莘梦里面也在想这件事,不过没什么结论。

喻莘第一次烧陶失败了,明明烧了大半个晚上,可陶器没烧透,一下子就坏了。第二日去采集的时候喻莘又带人去挖土,回来又做了一遍。

这次他有经验了,用陶土捏出了一口大锅。

等到这批新做的陶器制作成型,晒干,已经又过了两日,朔的狩猎队满载而归。他们在草原的沼泽地旁打到三条小鳄鱼,还捕得一头未成年的犀牛。

剥去厚厚的皮后,小鳄鱼和犀牛的肉意外得很好吃。鳄鱼肉口感有点像鸡肉,犀牛则接近猪肉。

因为收获很多,部落里的肉当天都分到了许多,非常高兴。

喻莘要了一条小鳄鱼的皮,还把池他们队里抓回来的一只大乌龟要走了。他让野和力把乌龟宰了,肉分给他们,自己留下了乌龟壳。

他把洗干净的乌龟壳和鳄鱼皮放回洞里,跟他的鹿韧带、骨针,以及一些碎皮毛一起放在他自己编的方形竹篮里。

都放好后,他叫上次看火的两个采集队队员过来,一起商量这次的陶器该怎么烧。

商定后,他们又多叫了几个人过来,在部落里一处泥地上挖了个圆形的浅坑,里面铺上柴火,又把已经晒干的陶器跟这些柴禾堆在一起,最后让人搬来几根直接用树干辟出来的长木头,在柴禾与陶器堆上架起一个金字塔形的架子。

全都弄好,喻莘拍掉手上的灰:“可以了,这样上下都有火,还有坑聚热气,温度应该足够了。”

喻莘让人生火烧陶。

全部落的人都知道喻莘在烧陶,他们虽然不太明白原理,但从半成品的陶器来看,也觉得这些东西比他们用的竹筒、骨碗好多了。

部落里盛食物的大致有三种器皿。

第一种就是驱虫叶,驱虫叶也不是特定某种树的叶子,而是一类叶子有驱虫效果的植物的总称。部落里的人习惯拿驱虫叶装食物,一些肉类、果子等非流动的东西,他们都会用驱虫叶盛。

第二种是竹筒,主要是把竹子劈开,利用它天然长成的竹节作为容器。

第三种喻莘比较排斥,便是动物,甚至是人的头盖骨。但偏偏这种东西的长相,跟喻莘熟知的碗是最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