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海寇篇(50)

作者: 风小北 阅读记录

越南历史上有位著名的“布盖大王”冯兴(纯八卦:看到了吧,冯氏的强大啊),唐代唐林州的小官。从大历年间到贞元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武装起义,建立王朝定都宋平,当了七年的皇帝,儿子冯安继位以后,一种说法是被大唐经略使赵昌打败;还有一种是跟赵昌勾结来着……不管怎么样,后来又缺少记载了。

于是某人文里的宋平王,就是他的后代冯年,在冯家何去何从的事情上,某人让他们遵守了冯氏家族的传统,与赵都护善。

那时广州港繁华不复,又有官吏盘剥,很多跨国交易(啧啧,这词)都转到了宋平,所以宋平王冯年作为没落皇族家里出来的海盗,有背景啊。

现在越南的西堤还有一条街,叫冯兴街。所谓布盖大王,布盖听说是父母的意思,可见民众之爱戴,打了二十年啊。

(果然土皇帝比京官有群众基础。/冯继:你看我做甚,跟我有关系么……?有……没有啊?没有么?/嘿嘿,你家的事我哪知道啊大族长,不过这么说起来赵都护岂不是很不招人爱……)

( 待续)

考证+八卦:关于文中的古代海盗(下)

3.0 占婆左禄(还有人记得嘛?)

开篇跟冯继一起围龙涎屿(大概在爪哇岛南部,唐时的诃陵就是现在的印尼爪哇岛)的左禄来自占婆,是占族建立的古国,在现在的越南中部,似乎与水陆真腊相邻,这里传入中土的农作物,就是传说中的占城稻啦。

4.0 北溟侯

北溟侯长期在北方冰海,走的是四海通夷道里从登州出发向北去流鬼国的那条,流鬼国在今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东方先生在《神异经》里写道,“北海有大鸟,其高千尺,头紋曰天,胸文曰候。左翼文曰鷖,右翼纹曰勒。头向东正海中央捕鱼。或时举翼而飞,其羽相切如风雷也”。

此语大类“北溟有鱼其名为鲲”,于是乎就叫北溟侯啦。

5.0 大唐岭南节度经略采访使王锷

这个巨长的名字,某人直接缩写为岭南节度使了,对于极富幽默感的王大人,还是要介绍的。

王大人在正史被记得大段大段,可见其官运亨通,文里是他做岭南节度使的时代,之后又做了淮南节度使,尚书左仆射(都是肥缺咧),元和中贿赂宦官想当宰相,好容易提上议程就被白居易一篇状子参回去了,理由是宰相要有清望大功,“锷非清望,又无大功,深为不可”。

其实此人岂止没有清望,在清望这方面,堪称反面教材。

岭南节度使之所以是一个肥缺,大概是因为大部分财政收入都来自港口商贾税收(所谓商业税),地税收不了多少而且各色人等来往繁杂,王锷“善于商贾”,就知道巧立名目变着法跟民间要钱,税收多了,就把财政盈余私饱中囊了。(跳起来暴踩,看我不让裴迪整死你)。

节度使接受外来船只时,需要“讥市”又叫收市,将船上珍奇收归,进贡西京,王大人收市之后总是留下一点,以至于“富于公藏”然后“日发十余艇”装作商贾出境贩卖,由此大富。

作为善商簿的人,开源不止,人家还知道节流。

王大人重视废物利用,热衷收集旧物边角料,宴会之后的剩余都留着下次用(按说请的该有他要勾结的大官,不怕人说寒碜?估计所谓废物利用是都拿去卖了,那时候市场蛮完善嘛,咂嘴)

关于王大人的节流,《唐国史补》里有个笑话,说的是他的门客跟他讲“积而能散之义” ,过了几天王锷跟他说:‘前所见教,诚如公言,已大散矣!,门客问,大人都散给谁了?答:诸男各与万贯,女婿各与千贯矣。(肥水不流外人田啊,汗)

王锷从做人幕僚起家,并非进士明经考入,于是连他的举荐人都说他文用不足,就是这样一个人还能如此官运亨通炙手可热,自然有他的能耐。

据说他收到人的匿名举报信,都是看都不看就塞靴子里,等人走了就拿来烧掉,常常没过几天,附近就有人被查抄治罪了,然后手下就看着他无比崇敬:不是把信烧了嘛,原来人家早就知道,再世青天咧。

不知道哪条巷子里嚼舌头的人说:什么呀,他靴子里藏了一堆假信,你看他烧的都是假的,真的人家藏着回去偷偷看呢。

按说这种程度的流言蜚语,还是针对节度使大人的,早该扼杀在岭南范围以内了,不知这为史官大人咋知道的,看来对他印象也不好啊,向这位史官大人致下敬,且不管你是不是添油加醋了。

王锷因此进入了上流社会,自称太原人攀附太原王,大概认了个干爹啥的,升迁不断,还招的世人争相攀附。

上一篇:飞鸿雪爪 下一篇: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