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后妈文里的短命亲妈(100)

冯妙不禁一乐,笑道:“爷爷,您身子骨可硬朗,一辈子还早着呢,您等等,等我在帝京安顿下来,我接您去逛逛。”

冯福全一听冯妙要带着俩孩子去帝京,本能地就不赞同,陈菊英更是一百个不放心。

冯福全说:“要不你把两个孩子留在家里,你一个人先去。”

“你让她一个人去?她一个女人家,人生地不熟的,半路让人害了都不知道。”陈菊英埋怨冯福全,“你这是啥馊主意。”

冯福全:“那你把两个孩子留在家里,我送你去。我正要找他方冀南算账!”

陈菊英:“这样稳妥,等你到那边安置下来,再把两个孩子接过去。”

“爹,娘,我知道你们不放心,可帝京不是甬城,路那么远,回来一趟不容易,一来一回就得十来天,中间还要转车停留一宿,我去了还要工作,再专门回来接孩子哪那么轻巧。”

冯妙费劲解释了半天,帝京那边会帮她安置,还有徐长远同行。

结果陈菊英来了一句:“谁知道那个徐同志靠不靠得住,谁又不认识他,谁知道他好人坏人呀?你一个年轻女人家……”

冯妙:“……”

最终还是老爷子开了口,说他找公社的人打听过了,徐长远是拿着故宫的介绍信来的,再说那不还有王建国陪着吗,假不了。

“那你……是不是先给冀南打个电报,叫他去接你们一下。”陈菊英迟疑着劝道,“好歹他是你孩子的爹,再说你们现在还没离呢。”

“再说吧。”冯妙随口敷衍。

冯福全:“去就去吧,我赶紧去把你和俩孩子的口粮送到公社粮管所,换成全国粮票你都带上。我打听过了,你们不是城市户口,进了城也没有粮票。”

冯妙忙说:“爹,我这里还有一些粮票。”

冯福全:“多带点儿,总比缺了强,城里不比咱农村,喝口面汤都得要票。”

冯妙这才得以回去收拾东西。

等她一走,老爷子跟冯福全和陈菊英说:“你们就别拦着了,她到了帝京,好歹是跟冀南到一处了,这丫头嘴犟,去都去了,哪能不去找冀南,就算她不去找,冀南很快也该知道了,有孩子牵绊着,一家子不就团圆了吗。”

冯妙可不知道,她这一走,似乎所有人都默认她去帝京会去找方冀南。几天后宋军探亲回来,看到冯妙的院子关门闭户,东西都搬到老宅那边了,一问,村里人就跟他说,带着孩子去帝京找方冀南了。

“真哒?”宋军,“哎,她可算是想明白了。”

冯妙可不这么想。

她上辈子、这辈子,见识虽然不少,其实都没怎么出过门,这还是她第一次坐火车,带着两个孩子出了门才知道,出门有多不方便。

冯妙带的行李不多,只带了娘仨的衣服和随身东西,还有一床棉被,这年代走到哪儿都得背着棉被。再加上带着小孩坐火车,吃的用的总是要有,得亏有个徐长远同行,徐长远自己没啥行李,就完全充当了骆驼的角色。

尤其不方便的是,一路上,他们常常理所当然被认定为“一家四口”。

就,很尴尬。

于是冯妙就教两个孩子喊“叔”,喊得大声响亮些,起码减少一些误会。徐长远买了两张下铺,两个铺位隔着一格,火车铺位太窄了,肯定躺不下他们娘儿仨,这样一来,徐长远就主动说他晚上带着大子睡。

徐长远虽然瘦,可身材也不矮了,冯妙笑道:“你带着他也不太睡得下呀,你也睡不好,我再补票一个铺位吧。”

“我之前也想多买一张的,可是小孩太小了,你给他单独一个铺位不行的,怕他半夜翻身掉下来。”徐长远说,“还是我带着吧。”

冯妙也为难,不光怕掉下来,孩子小,又是在咣当咣当的火车上,他晚上离不开大人。

“大子,走,跟叔去那边睡,叔给你讲故事。”徐长远哄着大子走,大子眼睛看看妈妈,其实不太愿意,但也知道妈妈一个人带不了他们。小东西眨眨眼,慢声细气问了一句:“叔,几点了?”

“差几分钟八点。”徐长远看看手表。

“那,我再玩一会儿行吗?现在还不困呀。”

徐长远不禁笑起来,答应他说行吧。冯妙就让大子也上了铺,跟二子一起躺着,拍着两个孩子哄睡。拍了好一会儿俩孩子才睡实了,过了会儿徐长远过来看,咧嘴笑笑,小心地把大子抱走了。

“这是你啥人呀?”对面铺的中年妇女问。

冯妙说:“亲戚。”

“我起初还当时你孩子爸呢,还寻思要不我跟他换个铺位,又听见你家小孩喊叔。”

“不是。家里的亲戚,他都还没结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