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女的药膳房八零(150)

宁欣觉得自己的肩胛骨都要断了。

她一把将小丫头的手拍开:“你要晃死我了!”

然后出声反驳道:“早饭不行。早上要卖凉茶就好好的卖,别弄得一屋子饭味儿,乱而杂只会显得咱们的东西特没品。”

母女俩也不知道什么叫做“特没品。”

不过她们现在已经习惯了以宁欣马首是瞻,自然她说什么是什么。

俩人连忙一起点头:“行,你说怎么办,咱们卖啥吧?”

昨天许绍年说得那番话,宁欣当时没怎么表现出来,其实过后还是想的挺多的。

虽然她没有见过宁父,却对那位老人是打心眼里尊敬和佩服。

冷慧虽然没有明说,可现在她就是暗戳戳的打着老人家的名号在赚昧心钱。

如果她不把那家传二字打出来,即便味道有几分相似,谁又会往新南的老字号“宁家小馆子”上去想?

你偷了人家菜谱,就夹紧尾巴闷着头做你的生意,老老实实的不好吗?

如果这样,以宁欣现在的繁忙程度,她还真没心思去和冷慧对着干。

但她如此肆无忌惮,让别人把话一而再再而三的往宁欣耳朵里传,这就是公然的挑衅了。

“冷慧,你真的觉得重生一回,就能变得无所不能了吗?

做人不能太飘!“”

宁欣不由得在心里默念了一声。

她垂眸冷笑了一下,开口说道:“那就开午市和晚市吧。这两个炉子不行,明天我找人来重新在阳台砌一个大些的炉子,然后再送过来些餐具。姑,你和小静闲的时候把阳台好好整整,咱把它彻底变成一个厨房,然后咱们开始卖面,三鲜伊面。”

“三鲜伊面?那是啥?”母女俩异口同声的问道。

昨天晚上宁欣将宁父的那本菜谱拿出来又细细的看了一遍。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当初冷慧拿到那本菜谱的时候,她对厨艺是一窍不通的。

能够火起来,一来是赶上了好时候,再来也是因为那菜谱真的写的够细。

不知道宁父当初写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他并没有如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般,将那些菜量,调味品全部都写成适量,一小勺。

而是实实在在的写明准确的重量。

他甚至还有一套专门的计量工具,实在无法确定的时候,他就会写一小匙,最小号瓷汤匙。

所以说,原书的作者为了帮助冷慧,那真的是操碎了心。只恨不得把一切好东西都嚼碎了喂到她嘴里。

可越是这种得来太过于容易的东西,人就往往越不珍惜。

宁欣敢保证,别看冷慧拿那菜谱一拿几十年,她根本没有真正的好好去琢磨过它。

就好像,宁父在菜谱最后写的那几个创新菜。

因为当时反复试验,修改,所以涂抹的痕迹非常重,最后也没有来得及誊抄。

就显得杂乱无章,像是胡乱涂鸦一般。

但是——那才是这本菜谱的精华!

毕竟那是老爷子在自己多少年厨艺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和之前从师父,或者从别的地方学来的手艺完全不是一码事儿。

宁欣刚才说的那个三鲜伊面就是宁父在菜谱最后面写的一道创新菜。

说是创新菜,其实在后世宁欣吃过很多次。

想来天下厨艺也是有相通之处的。

即便宁父这边的手艺失传了,别的人也能够慢慢的再琢磨出来。

但不管怎么样,以宁欣所了解的,这道主食即便在后世也要差不多在八十年代后期才会出现。

原因无他,因为那时候人们的生活富足了,对物质要求越来越高,厨师们才会花更多的心思去研究新兴菜。

而现在的大饭店,但凡有一两个特色菜,就不怕没人上门,厨师没必要花那个心思。

而小饭店的厨师没那个能力。

宁欣笃定,冷慧也一样不具备这个能力。

不是她小看那个女人,实在是形势放在这里。就好像这个伊面,如果要量产,只有两个途径。

一,专门雇个人和面,擀面,二,有压面机。

这两条冷慧现在一条也做不到。

而宁欣的药膳房马上就要开业了。

她是要做面点的,和面机,压面机这些东西自然是必不可少。

“三鲜伊面是一种主食。面条是特别加工过的,做好后还要过油炸。不过这个面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长时间存放。做的时候就跟下挂面一样,用水煮熟了再炒或者做成汤面都行,简单便捷,味道还好。具体怎么做,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我回头做一些,然后叫你们回家里学。你们一看就明白了。”

宁秀秀和陈静都赶紧点头,却绝口不再多问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