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辅大人有妖气(226)

作者: 柯遥42 阅读记录

直到今年。

在今年,除了一直在追踪殉灵人下落的杜嘲风,冯老夫人又是第一个嗅到事情有些不对劲的人,她从夏至开始就一直守在岱宗山的六符园中,观察着山麓间野灵的变化。

起初,一切都尽在掌握。

他们摸清了殉灵人的窝点,摸清了他们的计划,提前部署了哨兵与刺客,并且在龙舌被召唤的当日,就歼灭了这只由数百位殉灵信徒献祭而出的大妖。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事情还没有过去一个月,就又起了变化。

也就昨日,冯老夫人几封急信送到司天台、天箕宫和皇帝的寝殿,告知了灵河已经起势,正在缓慢上浮的消息——

司天台和天箕宫连夜核查,不出几日,便在多处天然的深洞暗河中找到了与冯老夫人的判断相对应的证据。

一种巨大的荒诞感砸落在每个人的头顶。

这一切看起来仿佛是一场巧合,一场天灾,又像一场高明的阴谋——它把所有人都愚弄了一遍。

灵河的起势与殉灵人的献祭有关系吗?

很难回答说有,但也无法断定说没有。

如果灵河真的从岱宗山开始泛滥,洛阳与附近的城郭有什么办法可以抵御?

……不知道,还需要再想想。

未知的灾殃就在眼前,不想跟着它一道覆灭,要么尽快找到克制之法,要么立刻启程前往别处避难——非要说的话就是这么回事了。

但如今的情势是如此紧急:时间只剩下不到两个月,而且谁也不能确定灵河在上升的过程中会不会突然加速。

综合以上种种缘故,所有人都觉得再次迁都是最好的做法。

如灵河降世这样的阴灾本就难防,在预测到它将要到来的时候避开,也是一种顺应天时。

将天灾的来因告知天下,而后带着民众一路南迁或东迁,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一直沉默不言的孙幼微听到这里,突然笑了一声。

她冷漠地看了一眼众臣,漆黑的眸子没有丝毫惧色,“你们谁想走,朕不拦着……朕,是不会走的。”

第四十七章 故人心易变

杜嘲风如鲠在喉,“皇上……”

“朕来告诉你们为什么。”

女帝的眼睛半睁着,她的目光轻飘飘地从大殿一侧扫向另一侧,轻蔑地掠过每一个站在这里的朝臣。

“如果是,朕当初为了保住长安的百姓已经作出过让步,从长安退到洛阳,如今又琢磨着往金陵、临安去……一而再再而三地后撤,什么时候到头?”

朝臣们微微低下了头。

孙幼微冷哼了一声,“如果是天灾,那便是天道予朕的考验,祂既要在地上扬起灾厄,朕又能逃去何处?倘使上苍真的弃我大周臣民如敝履,迁都与否,又有什么关系……”

众人当即俯身而跪,连声向孙幼微请罪。

“总之,朕就待在洛阳,哪里也不去。”孙幼微向着浮光伸出了手,浮光立刻回身,扶着女帝站了起来。

她望着底下此刻跪着的七八人,颇有几分厌恶地挥袖。

“没有办法,就想办法。”

后半夜,太初宫里众人仍在商议着办法,对灵河的抵御无非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在它真正起势以前,能否让它再次沉落;二是一旦灵河真的泛滥起来,该要如何抵御。

对于前一个问题,大家并没有讨论太久,因为冯老夫人一早就已经给出了答案——四百年前圣祖以身沉河的办法,如今已行不通了。

至于为什么行不通,杜嘲风没有解释。

至于灵河的抵御……众人虽然没有经验,但以往治水无非两条,一是横堤筑坝,二是疏导引流,而今的思路也不离十。

冯嫣单是坐在那里就有些困倦了,今晚讨论的话题里让她感兴趣的并不多。

尽管珠帘后的孙幼微看起来像是睡去了,但冯嫣知道,女帝没有。她清醒地半躺在御榻上,或许闭着眼或许没有,但孙幼微的注意力始终清晰地指向朝臣这边。

冯嫣垂眸,在她见过的人里,再没有一个人有着像孙幼微这样旺盛的精力,耄耋之年仍能牢牢把握着权柄,使之从无旁落。

不过人总有将死的一天。

到时大周的继承者,会是谁呢。

朝中没有真正的权臣,孙幼微也从未对哪个儿女流露出“后继者”的偏爱,她惊人的长寿让她不得不面对子女先自己而去的至悲,如今除了长公主,另一位颇受圣眷的王室旁枝在金陵。

那位老王爷每年年节都会来京城觐见,早先时候会带着自己特别喜欢的小孙子一道,后来就只有他独自前来。据说是因为孙儿不慎染上恶疾,痊愈后依旧体弱多病,他从此不敢再带着孩子一道出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