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四边形和对角线(8)

作者: 西洛月 阅读记录

时差是一道无形的屏障,连在梦里都渐行渐远渐无书。

她常常会想,林徊现在在做什么呢?能想到的无非是睡觉吃饭上课,她对他在那边的生活一点儿都不了解。至从他去了英国,他们就再也没有联系过。

在食堂吃过鸡汁豆脑和油条之后,慕维娅去图书馆继续修改小说。

今天修改一篇关于买房子的科幻故事,灵感来源是慕维娅高三时看的一篇统计数据:各地平均工资要多少年才能买一套房?

她在小说里写一对执着于存钱买房的年轻夫妻,二人都是中学教师,当发现靠工资买房的愿望无法实现时,两个人开了个玩笑:如果每天都能领月薪就好了。

10号是两个人的发薪日,丈夫照例将钱转给妻子,妻子照例将三分之二的钱存入账户,剩下的钱作为日常开支。

睡觉之前两个人聊到账户余额,再次感叹如果每天都能领月薪就好了。

第二天两个人醒过来,发现手机上的日期居然不是11号,而是下个月的10号。

两个人带着疑惑的心来到学校上班,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总是被别人提醒:这个已经是上个月的事啦。

下午,两个人又收到了工资到账的短信。

第三天他们醒来,手机上的时间是下下个月的10号。

两个人这下明白了,他们现在真的过上了每天都领月薪的生活。

就这样高高兴兴过去了100天,真实的时间已经过去了100个月,8年多了,两个人觉得账户里的存款足够买一套大房子了。

那天早上他们醒来,日期终于回到了11号,两个人兴奋地去看房子,但是当他们听了售楼员的介绍之后才知道,房价又经过了几轮攀升,他们日日领月薪积累下来的钱,现在只够买10平米!

暑假完成初稿的时候,慕维娅觉得这个故事又好笑又心酸,充满讽刺意义。但是现在重读一遍,发现自己没有写出主人公执着买房的原因,而且故事缺乏人情味。

改小说改到上午十一点半,饥肠辘辘时收到叶威廉发的微信消息。

“晚上我们学院有篝火晚会,明德中学的校友们要我务必把你请来,可否赏脸?”

人家热情邀请,慕维娅岂敢扫兴,“好呀,在哪里?”

“南操场。”

南操场就在慕维娅宿舍所在的11栋后面。

“OK,你们到了就通知我,我下楼就到。”

距离上次一起吃饭已经过去了两星期,叶威廉的措辞依然亲切熟络,倒也真像是朋友了。

他们算朋友吗?慕维娅看看窗外灰色的天,几枝合欢树叶在墙角摆成孤寂的特写,只做过短短一年同班同学而已,而且那时候也不算熟悉,根本来不及成为朋友吧?如果高二的时候叶威廉没去学理科,那他们后来应该会成为好朋友的,就像那时的林徊一样。

第四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在慕维娅对高一那年为数不多的记忆中,有一件和叶威廉有关,关于《赤壁赋》的背诵。

冬天,慕维娅从课间的小憩中醒来,语文老师走进教室,说上课之前先抽查一下《赤壁赋》的背诵情况,慕维娅心想千万别抽到我。

老师从第一排走到最后一排,面壁一会儿之后又再拐回来,在慕维娅没有任何预感的时候,老师停下脚步,长臂一挥,指向脸上还有睡痕的慕维娅,“你——”

慕维娅对《赤壁赋》顶多到熟读程度,可能因为刚睡醒,意识不清,大无畏地站了起来。同时还用隔着手套的手指头戳了下叶威廉的后背。

叶威廉立刻会意,高高地捧起课本,仿佛要啃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流畅地“背诵”了两三段之后,慕维娅觉得这样太假了,如果照这个方式“背诵”全文,再被老师夸奖几句,她会无地自容的。

读到“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慕维娅的语速越来越缓,声音越来越弱,叶威廉以为她看不清,拿起笔给她做指引。

慕维娅决定放下屠刀,“老师,我……只能背这么多。”

她后来想到,她那个瞟人家课本的眼神,语文老师站在讲台居高临下,绝对看得一清二楚,没拆穿她只是给她留面子。幸好当时没有照着叶威廉的课本读完,否则语文老师即便不当场难为她,也会在心里惋惜,“这个学生真是没救了。”

但是慕维娅一直记得叶威廉当时帮的忙,也正是因为有这一码事,在K大再次见到他才能毫不生疏地跟他聊天。

晚饭后,叶威廉又发来微信,“我现在出发去南操场了,你在11栋楼下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