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脉脉梨花凉(59)

作者: 轻碧 阅读记录

言欢这才慢慢放下了手,道:“你快回去吧。天不早了,我得快些赶到浣花镇去。”沐子晏悠悠然道:“来不及了,如今我已身在书院之外。”言欢也反应过来,沐子晏和她一样,可不是都在院墙之外了吗?她有点发愁,沐子晏却是转身就走。“哎!你去哪里?”言欢在后面唤他,沐子晏并不回头,却是背对她招了招手,“阿欢,过来。”言欢疑惑,“啊?”沐子晏叹气,“你怎么这么笨,不是去吴婆婆家么?”

“啊?阿晏,你真的要同我一起去?”言欢还是有些发愁,沐子晏并不理她,人已走得远了。言欢快步去追,一面追,一面道:“阿晏,阿晏,你要不要再想想。”

沐子晏越走越快,言欢只得加快了步子,“哎、哎,你等等我啊。”

第四十二章 寻人

浣花镇之所以名为浣花,据说是有一条浣花溪穿镇而过。镇子距青冥山数里之遥,距京城开阳也不过四十余里,且位于交通要冲,虽是个镇,却人烟稠密,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

二人到达浣花镇时已是申时末,将至傍晚。临行前,言欢偷偷去问过孙婶,知道了吴婆婆家的大体位置。因此,一进镇,言欢便按照孙婶所说,一路穿街过巷找去,越走越是荒僻,几乎已走到了镇外,才发现几间低矮草房,周遭很是荒凉。

言欢向最右边的一间走去,拍了拍门,扬声道:“可有人在家?”敲了半晌,却没有人回应。言欢又道:“这里是吴婆婆的家么?”又过了良久,方听屋内传出脚步声,似是有人过来开门,吱呀一声,那扇破旧的门板被人从里面推了开来,正是双眼红肿的吴婆婆。

吴婆婆见是言欢,又看到她身后的沐子晏,一时呆愣在那里。

言欢上前握了她的手,“婆婆,是我。我听说莲笙不见了,特来看一看。”吴婆婆听她如此说,便拿袖子去擦眼角的泪,“这都几日了,到处都找遍了,竟是一点消息也没有。我的莲笙啊!”

言欢扶了她进屋去,只见家徒四壁,仅在屋中央摆了张木桌,旁边两把椅子,看上去已是破旧不堪。言欢扶吴婆婆在其中的一张椅中坐下,道:“婆婆莫急,您放心,我和这位沐公子一定会帮婆婆找到莲笙的。”吴婆婆使劲点头。言欢道:“婆婆不如说说,莲笙到底是如何不见的。”

吴婆婆好不容易止住了抽噎,细细将来龙去脉讲了一遍。

原来,莲笙虽然只有十三岁,但因家中困难,便到镇上的一家茶庄当小伙计,挣点小钱。他每日卯时去,戌时回。勤快肯干,从未误过时辰。他失踪那一日一切如旧,但从那晚离开茶庄后直到第二日,莲笙再也未去店里。而据左邻右舍说,那一晚,莲笙并未回家。莲笙不见的那一晚,吴婆婆恰好在青冥书院斋舍值夜,也未回去,所以并不知晓此事。到了中午,茶庄老板见莲笙还未上工,这才差人到青冥书院知会了吴婆婆。

突听得沐子晏问道:“婆婆可有什么仇家?”吴婆婆苦笑,“我一个孤老婆子,与人结善缘还来不及,哪里又有什么仇家。”言欢与沐子晏彼此对视一眼,都明白对方的想法,如若不是仇家寻仇,看来只能从别处下手。

言欢道:“婆婆,那茶庄在何处,我和沐公子过去看一看。”

吴婆婆指了茶叶铺子的方向,二人便起身出门去。临出门前,言欢又安慰了吴婆婆,“婆婆需得保重身体,您还得等莲笙回来呢。”她一边说着,一边从袖中掏出一只绣了鱼戏莲叶的荷包,偷偷放在桌上。

二人出了门,按照吴婆婆指的方向,一路走去。据说这也是莲笙每日上下工的必走之路。这一路经过的均是些普通民宅,甚为安静。言欢注意到途中经过一处颇大的宅院,大门上挂了“费府”二字。奇怪的是,方至酉时,正是人来人往的忙碌时刻,可那费府大门前不仅灯笼未曾燃起,便是府门都是紧紧关闭,少有人迹。

出了这片民宅,方进入一条较为热闹的街道。沿街一溜排开去,糕饼铺子、成衣行、银楼、茶庄、甚至还有赌坊。言欢与沐子晏径直向那茶庄走去。

茶庄老板是个面貌敦厚的中年人,对莲笙失踪之事显然是迷惑已极。“吴婆婆家里就剩下婆婆和莲笙两个,婆婆一向与人为善,从未与人结仇。这次着实令人奇怪。”“老板可知,莲笙那日下工后去了哪里?”言欢问,那茶庄老板道:“那日发了工钱,莲笙说要给婆婆买根簪子,”他指向街尾一个卖小玩意儿的摊子,“他便去了那里。”

言欢走到那摊子前细看,那上面不过是些首饰钗环、胭脂水粉、针头线脑之类,做工都粗劣得紧,显然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她问那看摊的年轻小后生,指着茶庄问,“请问,前几日,可曾见过那家茶庄的小伙计来这里买东西?”那小后生见她衣袂翩然,唇红齿白,心生好感,极是热情,“有的,有的,他买了一根这样的簪子。”

上一篇:千金为引 下一篇:青溪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