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脉脉梨花凉(285)

作者: 轻碧 阅读记录

他学了这许多年也不是白学的,当下立时明白,他们送他去安平王王府里当差,又要他取得安平王的信任,只怕所图不小。而什么替他照顾瞎眼老娘云云都只是客套话,怕是将他的老娘当成钳制他的人质。只是,便是他明白这些也是无可奈何,他人微言轻,命运早已由别人定好,他无从选择。况且,他过去那些年的平静日子都是那个大人物给的,所以为他做事也是理所应当,因此,他恳求庄头好好待他的老娘,便在一个冬日启程去了凉洲。

想是大人物早就使了些手段,他一去便在安平王府长史司里做了个从九品的伴读。品级虽不高,却可以日日伴在安平王左右。他既然是抱着取得安平王信任的目的去的,自然表现得无可挑剔,安平王对他日渐信任,又过了好几年,他从伴读一步步爬到了长史的位子,自此,成为安平王身边第一人。

而这几年间,大人物那边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派人过来,问的无非都是安平王的日常,问话之余,也会将他老娘过得不错的近况告知于他。他自当上王府长史后,大人物那边派人过来的次数突然频密起来,大概在六七年前,也就是安平之乱的头一年,大人物给他下达了他今生的最后一个任务,便是要他为内应,挑唆安平王谋反。

邓裕谦说到这里,李晏和言欢明显是惊到了。

“由李景元发动的这场安平之乱竟然是被外力促成的?”言欢忍不住问,邓裕谦道:“是。”他解释道:“其实,安平王为人谨小慎微,安于现状,本人并没有什么大志向,他多年偏安西北,一直安静如斯,可见一斑。所以,若不是被人逼迫挑唆,究其本人是断不可能做出谋反之举的。”

言欢忽然想起,当年,他们青冥书院一行人被软禁于安平王府。夜半之时,她与李晏寻到安平王的书房,在屋顶查看到的情形。当时,安平王正在书案上描摹一幅消寒图,作为一个即将要做出谋反大事的王爷,原本该是研究如何派兵布阵,结果却在做这等风雅之事,让人看去颇有些违和。而且,他还惶惶然的问当时身为长史的邓裕谦,问他自己的决定是不是过于草率,问他是否当真就不能回头。在看到邓裕谦草拟的讨伐檄文时,为是否用印还纠结良久。从他的诸般表现都可看出他的举棋不定,犹疑不决。原来这些本就并非出自他的本心。只是,当日她和李晏对内情知之甚少,虽然当时觉得情形有些不对,却也没有想到这上面去。

“所以,当年在道上散布到西面可以混个好前程,结果盗匪纷纷赶赴凉洲,扰乱了凉洲的局势,也是挑唆的手段之一吧。”李晏问邓裕谦,邓裕谦答道:“是。”

言欢接道:“凉洲当时正逢大灾之年,庄稼无收,流民频仍,民间都传朝廷不管不顾,却对安平王颇多赞许之声,怕也是你们的手笔?”邓裕谦老老实实道:“是。”

她又想起一事,凉洲民间虽传朝廷不管不顾,但朝廷的确是拨了赈灾之银的,只是这笔巨款在未进凉洲之时便已被当时的澄王李恒和刑部尚书高文岚联手截下。截银原因乃是受了一个游方僧人的蛊惑,这里面是否也有邓裕谦所说的大人物在背后的操控?

言欢便去问邓裕谦,邓裕谦却是有些迷惑,这件事显然他并不知情。邓裕谦不知情倒也不奇怪,他只是一个棋子,棋子怎么可能知道全盘计划。只是,此事怎么看都像是计划中的一环,赈灾银子未进凉洲,正好坐实了朝廷的不管不顾。

那边李晏道:“这些虽然造成了凉洲局势动荡,却也不足以逼迫安平王孤注一掷做出谋反之举,你们还做了什么?”

第二百零七章 大人物

邓裕谦痛痛快快道:“那个大人物让小的透露消息给安平王,说朝中对凉洲局势混乱很是不满,有风向说陛下要下旨拿他问罪。安平王自然是惶惶不可终日。而最终令他下定决心的是关于他的母亲。”他小心翼翼地看了眼座上的李晏,李晏察觉有异,问道:“他母亲怎么了?”、

李晏对安平王这个皇叔所知不多,他只知道安平王的母亲是先帝身边的一个小小的贵人,据说早在安平王年幼时便因病去世。安平王的谋反与他母亲又有何干系?

邓裕谦道:“这消息是那个大人物递来的,小的也不知道真假,说安平王的母亲不是因病故去,而是当年的荣妃娘娘嫉妒她得宠,下毒将她害死的。”

李晏目光一凝,荣妃是明帝的母亲,也就是说,是明帝的母亲害死了安平王的母亲。历来宫中争宠手段花样百出,手段残酷令人发指,这事也许是真的,也许是假的,但此时议论真假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安平王知道自己的母亲竟是被朝中那个高高踞在御座之上人的母亲所害死,而自己又流落他乡,委曲求全多年。一朝心中天平失衡,头脑发热,做出了谋反之举也是顺理成章了。

上一篇:千金为引 下一篇:青溪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