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两世姝(70)+番外

作者: 荷叶未老 阅读记录

康儿忙应了。

她姝眉又遣宁儿去前面书房看看祖父方便不。

她边等边小声和康儿询问祖母的身体和饮食。

不一会宁儿匆匆赶回,说老太爷那里正好方便。

送到祖父那里,老太爷喝着孙女送来清凉可口的酸梅汤,顿感无比凉爽顺畅。

见祖父高兴,姝眉也没拐弯抹角,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担忧。

老太爷听着脸色越来越凝重,他倒不是疑心孙女,知其爱看杂书,其中不乏农书杂记,能想到这些不足为奇。他是和孙女一样担心大旱和大灾。

他是做过官的,深知这些可能一旦发生,会给普通百姓带来多么大的灾难。

如果官府能重视预测灾情,提前组织抗灾,还有可能减少不少损失。

可是虽有做官的儿子,远水解不了近渴不说,还县官不如现管。

如何告知官府?会不会被重视?

一时他闭目拧眉,沉思良久也没出声。

姝眉忍不住打断沉寂:“爷爷!滦平县新任县太爷不是和爹爹同榜么?记得爹爹和他还有些交情呢!他上任后还派人来咱家拜会过呢!”

老太爷猛地一睁眼:是啊!怎地把他给忘了?有这层关系,自己再亲自出面,没准就成了!

欣慰的拍拍孙女的肩。

事情紧急,老太爷打发走孙女,赶紧送拜帖联系县太爷。

后续极其顺利,县太爷不仅极其重视老太爷的提醒,还在防治蝗灾时采用了姝眉借祖父的口,提出的一些前世的经验之法。

在后来真的爆发双灾,别的县受灾后果轻重程度,都取决于滦平县知县知会他们的时间和他们自己的重视程度。

独独滦平县灾情最轻,损失最小。

眼看到秋收,大部分粮食还有收成。

大家都齐齐松口气。

只是这口气刚松完,就砸来一个大坏消息:北疆外族大举进犯!

第二十四章 南迁遇险 齐心抗敌

去冬雪灾,已经让鞑靼蠢蠢欲动,时不时小规模的在大明边境抢夺物资。

今夏的大旱和蝗灾,使本来因环境恶劣,物资匮乏,造就的天然掠夺性,终于按捺不住。

鞑靼几乎集全国之兵力,甚至还纠集周边一些小国,同时大举进犯,想干票大的。

不仅要掠夺物资人畜,更打算霸占一些大明靠边境的富裕之地,以图解决本国一直的危机。

大明今上曾经为了惩罚鞑靼的进犯,下令封锁了双边贸易,致使他们更想撕开这个口子。

鞑靼是正所谓穷凶极恶,大明边军却还以为是以前的小股骚扰,重视度和准备都不足,致使鞑靼这次入侵势如破竹,很快攻陷了边疆重镇开平和大同。

不及时阻止,鞑靼铁蹄很有可能直逼北都城。

开始大家都没有太多恐慌,毕竟这么多年两国边境的摩擦或交战,还是大明的胜率高一些。

否则也不会出现大明防军轻敌的现象。

再说至今还没出现过鞑靼能打到北都附近的现象。

这次却明显不同,鞑靼已经蓄谋已久,这两年的灾情又给了发动这场战争的契机。

仗只打了两个月就撕开了大明的第二道防线,占领多个边疆村镇,烧杀掠夺,还步步为营。眼看就逼近了北都。

除了大规模作战,还时不时有小队骠骑深入,抢一票就走,杀人放火,危害民众,扰乱民心。

甚至还有一次突袭,重伤了大明防军统帅。

滦平县虽离边境比北都还远,可边疆重镇开平和滦平都紧靠滦河,分别在河的上下游。

滦平县历来富足,鞑靼万一顺流而下,肥肥的宰一把,也不无可能。

那几乎紧挨滦平县的周家老家十里铺也就很危险了。

人心开始惶惶,一些有钱有权的人家都有了南迁的意向。

甚至连周家大爷,三爷分别来人、来信急催父母,带家人搬至上都或京城。

因有正在北疆作战的周霆,对这场战争引起的恐慌,周家比旁人更多一层担忧。

幸亏在北都的王勇之托张守备,打听到周霆安好。

分在三处的周家人才暂时松口气。

对两个儿子的请求,周老太爷不以为然,他坚信大明的军队,绝不会让鞑靼猖狂下去。

随着战事的吃紧,三爷派长子周霖赶回老家,力劝二老并由他护送去京城。

老太爷本还坚持,可考虑到赵老太太的身体,还有周家最优秀的长孙周霖,坚持只要祖父母不走,他就一直陪着。

老太爷也就动摇了。

最后老太爷决定分两批走,否则目标太大,毕竟鞑靼还没打到跟前,两个儿子一文一武都做官,此时举家南迁,传出去恐有损名声。

首先以给赵老太太养病为由,由周霖护送老太太,姝眉和薛氏母子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