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两世姝(27)+番外

作者: 荷叶未老 阅读记录

临别之际,除了各种离愁别绪,还有周霁带着小孩子对出门天然的欢喜雀跃,姝眉对未知的迷茫,更有两人,一个沮丧一个绝望。

沮丧的是四爷,本来他要随行保驾护航的,他是要去大地方开开眼,享受一番,再回来炫耀的。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半月前薛氏带小强回娘家,不知道是显摆大发了,还是被别人传染的,回来小强就得了风寒。

小儿不能言,用药也不易,一来二去就到了肺上。

换医换药,折腾半个多月也没见大起色。

四爷要是再按原计划随行,小儿的病万一有变,薛氏一妇道人家遇大事就失了主意。

家里剩的两个男人,一个公爹一个三大伯子,也不方便就近帮忙。

这时最好是四爷在家里。

正犹豫不决时,三爷向周老太爷说出自己想再续科考的打算。

老太爷考虑良久,又和老妻商量一番,最后拍板:

让三爷辞了那个不入品级的闲差,进而随行去上都,

一为护航,二为科考。

这样四爷就留在老家照顾老父和妻儿,准备做守家的顶梁柱啦。

三爷还提出顺便把周霆也给带上。

美其名曰去和大爷请教兵法,为将来从军做准备。

三房可真是皆大欢喜。

薛氏也暗喜:以后这周家大院就是自家一头大了!

唯独四爷悲愤不已:

爷不想当顶梁柱,爷就喜欢当纨绔!爷想去上都,不稀罕当家主!

不说四爷心里如何哀嚎,另一个绝望的人就是平儿。

因为一系列的随行主子的变动,自然影响了下仆。

老太太深思熟虑后,决定留下行事稳重的平儿暂去照顾小强。

老太爷万事不管,老四两口子都不太不着调,留下这几个在家,她还真不放心。

再有她也风闻老四身边的周往惦记着平儿,虽说不合规矩,但也不是不能通融。

平儿配周往确实有点委屈,可且不说周往人厚道绝不会薄待了她。

就说凭平儿的能耐,将来很能帮衬老四家的,能做到四房最主事的管家婆子,那样也不算委屈她。

赵老太太重新分配时,只说最信任平儿,留她照顾小强才让自己放心,没露一丝亲事啊管家婆子啥的口风。

可平儿在大宅门里浸染过十年,对这方面格外敏感。

一下子猜到老太太未尽之意,一时如淋冰雪,木木楞楞的。

等老太太全部分派完,平儿游魂般回到自己的屋子。

一下软在炕沿,猛地用手绢捂住嘴,无声号恸。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每每眼看登顶,马上就把她打回原形。

她怎么这么命苦?她好不甘心啊!

几家欢喜几家愁,江水依旧向东流。

周家一行,路线是先乘车到北都运河码头,再坐船沿河一直南下到上都。

因为有妇孺车行快不起来,估计得用两天才能到北都。

路上依然有些春寒,除了三爷和周霆骑马,其他人都猫在车里。

原本姝眉陪着祖母一车,后来听说霁哥儿有些晕车,就在中途歇脚时转到娘亲车上,帮忙照顾弟弟。

中间无聊又把爹爹喊到车上科普。

她这才知道自己穿来的这个时代虽是架空,可地理位置分布、朝代格局和真实历史还是比较接近的。

比如北都近似现在的北京,上都像杭州,现在的京城像南京。

大伯好福气,居然生活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

这回一定好好看看上都有没有西湖。

一想到西湖,姝眉马上想起苏轼那句有名的: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一忽又想起琼瑶阿姨那句: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她差点不顾礼仪的暴笑,好在袁嬷嬷这段集训没白费。

礼仪规矩虽没浸入到姝眉的骨子里,可心有猛虎,面上八风不动的这种功夫,通常还是能做到的。

一路上,一家人说说笑笑,观赏一路春光。

有时爹爹科普讲古,有时二哥送来一束初绽绚丽的野花。

姝眉好不快活,恍如回到了现代,一家人去郊游。

等到运河码头弃车登船。

周大爷早就定好了一艘大船,比坐马车舒适多了。

没有橡胶轮胎的马车真不敢恭维。

只是悲催的霁哥儿不仅晕车还晕船,且比晕车还严重。

刚半天就吐的稀里哗啦,一口饭都吃不进去,喝口水都要吐。

姝眉原以为祖母和娘亲体弱可能晕车,准备了晕车药让她们提前服下,还在肚脐上贴了姜片。

结果那两人都没事,倒是都给霁哥儿用上了。

好在终于有了效果,周霁不怎么吐了,可人也有些脱水了,整个人蔫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