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十恶不赦(32)

皇帝也犯了难:“这……诸卿有何良策?”

兵部尚书道:“臣以为,反贼人数虽多,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陕西都指挥使已经在平叛,陛下只需发出圣谕,着令三边总督配合,必能在短时间内将反贼一举歼灭。”

“好,就这么办。”皇帝表情轻松了些,又沉下脸问:“这种人是怎么当上知县的,郑尚书?”

郑方杰答道:“此人是章德十七年先帝钦点的榜眼,后涉嫌薛绍林纳贿一案被革职为民。前年,经陕西巡抚赵清源向吏部举荐重新起用,做了知县。”

皇帝重重拍了下龙椅,怒斥道:“赵清源什么眼光!不,倒也不能这么说,毕竟是皇考点他做榜眼的……罚赵清源半年俸禄。”

郑方杰又道:“陛下,反贼的岳父一家,现在山东济南府居住。”

皇帝双目一亮,立即道:“抓,抓起来!全家槛送京师!”

散了朝,徐莲生赶忙回家,吩咐管家速去济南府:“找到前太常寺少卿孙老太公一家,对他说贵婿在西北造反了,赶紧带着全家去乡下躲躲。”

“明白。”

王福也不多问,不消一刻就上了路。徐莲生出门目送,心想:这几个月辛苦他了。好好的管家,成了专门跑腿的。直到望不见管家的身影,他才惊觉,自己这算是私通逆贼吧。

京城到济南府八百多里,王福快马加鞭,七天就跑了个来回,晒得黢黑。他前脚迈进大门,来不及喝水,便复命道:“老爷,放心吧!那孙老太公一家早就搬走了,不知去了哪儿!我猜,是宋知县起事前就考虑到了。”

“是啊,我可真笨,他比我聪明多了。”徐莲生舒心地笑了。宋泽从何时起心生反意?由陕西旱情开始?还是结识张大宝之后?亦或是,从让儿子从军起?甚至是更早……

也就只有他这样坚韧的人,才能做到将一个念头深埋心底多年,静观时变,顺势而为。

第22章 钦差大人

徐莲生所知有限,只能从兵部那似乎是报喜不报忧的捷报,和太仆寺管理的军马调动上略窥陕西的战情。

很快,就起了内讧。陕西巡抚赵清源上疏称三边总督按兵不动,毫无平叛之意。后者则反过来参赵清源,不给大军供应粮草,贻误战机。赵清源又指责对方恶意囤积粮草,意图养贼自重。

郑方杰一党全力支持赵清源,请求裁撤三边总督,兵权合归一处,由赵清源兼任总督,全力平叛。倒郑的清流则帮三边总督说话,请皇帝调赵清源回京。

徐莲生混迹在群臣之中,在郑方杰递上眼神,需要自己开口时,便帮腔几句:“陛下,郑大人所言极是啊。”他不关心兵权在谁手里,只关心“逆贼”、“贼首”的死活。

过年前,西北军中发生哗变,三边总督遇刺身亡。于此同时,多县农民揭竿而起,杀死县官,从各地投奔叛军主力。

初春,一则又一则急报送到朝廷,起初是从陕西发出,后来叛乱席卷陕西全境,向邻省蔓延。其中最令人震惊的,当属山西巡抚的奏报:

陕西巡抚赵清源,被叛军一刀斩杀。其家眷被送到山西,每日哀泣,花销甚巨,望朝廷尽快拨款抚恤。现在,陕西尽入贼手,叛军整顿兵马后,却没有攻打离京师更近的河南、山西,而是直奔湖广而去。

湖广总督、巡抚的军报也在同一天到达,称叛军所过之处,乱民群起而从,官兵不战自降。一日之内死了三个县官,一处重要粮仓也失陷了。

江浙、两广等地也相继兴起几伙自立为王、替天行道的。

“什么……赵清源被杀了……”

“这可如何是好?”

朝堂上议论纷纷,如马蜂开会。徐莲生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赵清源死了?就这么……被砍了?他猜想,八成是那个莽汉——土匪张大宝干的。

他仿佛看见了火光,就像那一夜烧光自家房子的熊熊烈火。火起之初,不过是油灯倒了。大厦将倾,宋泽只是敢为人先,推了一把而已。

皇帝面带惶色,问道:“叛军为何要打湖广啊?”

有人答:“陛下,湖广有长江水路要道,乃天下之腹,四通八达,进可直取江南,退可守陕西。占据了湖广,便可与陕西一起,对易守难攻的四川呈合围之势。”

“湖广总督说,逆贼来势凶猛,一天死了三个县官。这军报是十天前发出的,如今估计要死好几十个县官了。难道朕要分他半壁江山不成?”

郑方杰站出来道:“陛下,依臣所见,不如及时止戈,派人前去招安。赐以高官厚禄,以保江山太平。招安后,再让逆贼去剿灭江浙一带的乱民,此乃驱虎吞狼之计。”

上一篇:驰情花林 下一篇:终末幻想之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