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旧恩(1001)

那布囊装着从青州带来的炒米粉。算来都有一个月时间了,伏传觉得,可能都长毛了。

只是这东西也不能留在客栈在。

伏传弯腰去捡,哪晓得那布囊被打开了没系紧,才拿起就有米粉扑簌簌滚出来。伏传连忙用手去接,好在那米粉受潮成块,只掉出来一些粉末,其余都被伏传接在了手里。

他松了一口气。万幸没洒一地,这点小事都出差错,岂不是要被大师兄笑死?

伏传小心翼翼地接着手心里的粉末,将布囊开口豁开,正要把结块的米粉放回去……他以为自己看错了,拿着布囊掂了掂,那眼熟的人骨反而掂进了米粉深处。伏传干脆伸手去扒拉,指尖触摸着潮湿粗砾的米粉,与那枚洁白如玉的尾指骨截然不同,他很容易就找到了那枚“尖”。

伏传左手拿着沾满了米粉的布囊,右手捏着在他印象中应该在凉姑手里的“尖”,懵了。

怎么会……在大师兄手里?

在伏传的心目中,大师兄无所不能。

尽管他连夜奔出五六十里之远,认为此生不修肉体凡身的大师兄绝对不可能追上凉姑之后,才选择与凉姑作别。然而,在看见这枚“尖”的时候,伏传的第一个反应,仍旧是大师兄找到了凉姑,处决了凉姑,取回了这枚尖?

不然,这枚尖,怎么会在大师兄手里呢?这世上也不会那么凑巧就有两枚尖吧?

这个猜测,让他浑身上下一片冰凉。

不知过了多久,伏传才从震惊中清醒。他看着手里的东西,迅速将尖放进米粉布囊,再将布囊藏进包袱深处,收拾好屋内的痕迹,背着几个包袱跨出门槛。

“好了。”伏传把放着米粉布囊的大包袱交给谢青鹤。

这会儿他们还扮着母女三人的身份,总没有娘亲和大姐都空着手,只叫小女儿背包的道理。

谢青鹤拉住他的手:“走吧。”

第231章 大争(43)

从赵二宋女的客栈出来之后,谢青鹤不欲再寻客栈落脚,林姑建议寻个无人的旧宅暂住。

“这半年走了不少人,大片屋舍空置,都叫邻人占有。往荒僻处找一找,就有很多空房子。”林姑说得很克制,谢青鹤和伏传都明白她的言下之意。

屋舍这东西在太平年间才值价,秦廷鼎盛时,王都寸土寸金,不少商人买不起地,只能向大地主赁屋寓居。现在王都风雨飘摇,许多百姓富户惧怕陈家屠城报复,纷纷逃离,房子这东西又带不走。

大世家们离开之后,府邸仍有心腹世仆照管。一般富户逃出去了,屋舍就会被邻人侵占。

这其中也免不了有底层小百姓跟着东主、家主一起离开了王都,留下自己的小门小户,被街头流民用来遮蔽风雨——几个月过去了,流民很难撑得过艰难岁月,很多人大概都已经饿死。

这样的屋子在王都不少,只是陈旧破败,说不得还死过人,正常情况下,谢青鹤肯定不会考虑。

“找一找。”谢青鹤拍板决定。

目前的情况,已经不适合再公然行走市井,堂而皇之住在客栈里了。

林姑是王都土著,很熟悉城中情况,知道哪一带居住的贫民比较多。她带着谢青鹤与伏传往荒僻处搜寻了半天,发现底层人民倒是活得惊人的坚韧——饿殍不少,苟活下来的流民也不少。

他们通常挑拣占据着附近最好的屋子,废屋的窗户门板都被拆下来当柴烧了,伏传还看见有小乞儿用洗干净的瓦片架在火上,认认真真地煮老鼠吃。

“就在这里吧。”谢青鹤找了一间还算完整的泥屋,推门走了进去。

这一爿低矮的屋舍都是竹篾做筋黄泥敷墙,条件好的屋子能在顶上铺着瓦片,大多数屋子顶上铺的都是茅草。恐防大雨冲塌墙壁,地基都垫了石条,屋前屋后还挖了沟,导水外流。

这屋子似是许久没有人打理,水沟里填满了污泥杂物,地基也有些坍塌了。

伏传左右打量了一圈,回来告诉谢青鹤:“下场大雨就塌了。”

“暂且落脚。”谢青鹤也没打算在这里久住,“避避风头,若是秦廷并不重视赵二与宋女的死,咱们换个妆扮,或是正经赁个屋子住下来。”

“现在王都百姓都可劲儿往外跑,哪有不长眼的跑来赁屋子住?”伏传说。

谢青鹤有现成的理由:“外嫁的寡妇死了丈夫,带着两个闺女无依无靠,没什么见识不知道战况局势,奔着王都投亲也是常理。到王都再不幸寻亲不遇,不就得掏钱赁屋子暂住?”

姜夫人带人来王都找的就是这么个理由。

说到这里,伏传就想起了正经事,只是林姑就在附近收拾杂物,他也不好说在丞相府的见闻,岔开话题问道:“大师兄,刚才客栈究竟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