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汉哀帝(101)

作者: 高桥崆 阅读记录

“赟妹年纪还小,若有不是之处,慢慢开导便是,父亲不必动怒,珍重身体要紧。儿子见赟妹一惯知书达理,断无拂逆不遵之理。”董贤本想好言宽慰父亲,忽然发觉脚边散落着缕缕秀发,像是剪断后弃之地面的,不免心生疑窦,忙拾起来放在手上端详,联想董恭所言,便试探地问道,“赟妹的头发,怎会掉得满地都是?敢问父亲一句,家里到底出了什么事......”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为父见你妹妹一天天大了,是时候给她物色一门好姻缘,心里难免焦急。之前她总推说不肯,原以为不过是女孩子家的心高气傲,也就暂且作罢,从未勉强行事。如今时来运转,圣恩浩荡,为父获封侯爷,你妹妹也成了尊贵的侯门千金,此时谈婚论嫁,满城王公贵胄还不是任她挑选?不想你妹妹好赖不分,说什么对成婚不感兴趣,宁可终身不嫁,这是体面人家的小姐该说的话吗?”董恭捶胸怄气道,“为父见她言语不着边际,盛怒之下,便斥责了几句。谁知这孩子气性倒大,解开束髻,摸出金刃将头发割断,甚至扬言‘与其被迫嫁人,不如上山修道’,口出威胁之词,简直岂有此理!”

“赟妹既然如此坚持,若非心有所属,便是另有主张。”董贤猛然回想起自己还是太子舍人之际,兄妹之间曾就终身大事进行过一次深入交心,董赟言之凿凿地向宣布:我这辈子,不愿花心思思慕任何男人,更不肯为男人绵延子嗣,我只想为自己而活......说话间所显露出的那种毅然决然的表情,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将心比心,不由得替妹妹辩解道:“想当初我和皇上的关系昭然之际,父亲嘴上不说,心里却未必认同,但您终归是让儿子自己拿的主意。所以儿子斗胆请求父亲,也用宽待儿子的胸怀包容赟妹,让她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要过的生活,不致太过情郁于中......”

董恭本想着儿子会站在自己一边,岂知对方竟跟女儿一个鼻孔出气,不禁大失所望。碍于王崇一行守在门口,父子相争让外人看笑话不说,传到皇上耳朵里也是无趣,便背过脸去,只低沉地说了句:“你是你,赟儿是赟儿,小女子怎可与堂堂男子相提并论?你再不济,不是也什么都没耽搁,把无忧翁主给娶回家里来了吗?贤儿啊,只要为父活着一日,便由不得你妹妹胡闹!她不嫁人,除非她死了,否则便是绑,为父也要把这个逆女给绑上花轿......”

董恭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惜端出家长的架势意图强迫女儿就范。

情知长幼有序,多说无益,为免矛盾加剧,董贤只得先退让一步道:“父亲,您这又是何必呢?不如儿子先去瞧瞧赟妹,或许还有别的办法可想......”说罢,朝董恭坐的位置行了个礼,转身前往董赟所在的闺房。

“或嫁或死,无非二者择一,难道还能有第三条路可走不成?”退出堂门之际,董贤耳畔传来父亲在厅内放狠话的怒吼声。

常言道:养儿方知父母恩,董贤对此并不完全认同,因为这种后知后觉的论调,实则是建立在传宗接代基础上的独断论。他的理论是,无论是否生养过自己的孩子,都不该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人之为人的原则,但并不代表做父母的有权恣意妄为地摆布子女,为人子女者必须无条件顺从父母之意,否则便是家族桎梏和愚孝,极易给子女造成终身不幸。

正是抱定这一想法,董贤暗暗发誓,绝不会为了迎合父亲的固执而推波助澜,扮演葬送兄妹情谊和妹妹一生幸福的帮凶角色!

来到董赟闺房近前,才发现义妹朱宛亦领着婢女翎儿,连同小凉小果及一干闺中服侍之人,悉数被拒之门外。董贤迎上前去,向他名义上的妻子发问道:“里面的情形怎样了?”

“赟妹性情刚烈,适才同父亲闹得很不愉快,回来之后便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中,想来也有近一个时辰了。妾身眼见事态一发不可收拾,唯恐赟妹出事,这才一面遣人往宫中向贤哥报信,一面带人守在这里,寸步不敢离开,盼着贤哥赶紧回府斡旋......”宛亦垂泪应道。

“宛妹勿忧,照顾好自己的身子是正经。今日之事,为兄自有定夺,必不会委屈了赟妹的。”董贤轻捏义妹的肩头,想到不久前对方才经历过小产,恢复不易,又感念自己不在府中之时多亏对方尽心操持家务,柔声宽慰道,“你自己也才刚恢复不久,尚需好好调理,遇到操心的事情,叫人进宫找我便是,切勿凡事勉为其难,以免累坏了身子。”

“我会照顾好自己的,贤哥放心。”宛亦贤惠明理,不忍叫董贤两头牵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