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我渣了的前任是皇帝(273)+番外

秦掌院也很支持将报纸送到各地,尤其是乡下地方,最后一页的识字对百姓帮助太大了,如果一个五岁的孩童能从小开始听报纸,学汉字,那五年后他基本就能自己读懂一份报纸了。

这是完全不需要成本的学习,只要是聪明人都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

秦掌院想了想说:“国子监那边也给送些去,让每个国子监监生都看一看,你不是说还要公开征稿吗?他们的才学应该可以贡献出一点东西来,而且还能得到稿费贴补家用,肯定有人愿意投稿的。”

“你说的对,我就给京城附近的所有私塾学堂都送一些,都是育人子弟的地方,肯定会喜欢看报纸的。”吴大人这么一想,赶紧让印刷厂加印了九千分,凑足了一万份,然后拿去到处分。

沈嘉从他手里买了五百份,总共也才花了一贯钱,然后让大姐夫的商队带回蜀州,送给蜀州各个地方,美名其曰,给家乡的教育事业做一点贡献。

其他官员有样学样,很快就瓜分了第一期的报纸,吴大人见状,又让印刷厂加印了一批,这才有报纸投放到市场。

学子们早就听说有“报纸”这么个东西,不少人也已经拿到手了,最近学子们凑在一起基本都在讨论报纸上的内容,因为是吴大学士亲手操刀,又征集了秦掌院等大学士的文笔,所以这份报纸的含金量格外重,学子们拿着都爱不释手。

“这篇四书注解写的太精彩了,与我之前看过的都不太一样,竟然还是怀安先生的随笔,我记得怀安先生有写过一整本的四书注解,可惜我等无缘得见。”

“如今可好了,我们居然能看到其中的一篇,听说这报纸每个月刊印一期,不知下一期还有没有这样的注解。”

“不管有没有,到时候让人买来看看就知道了,一份报纸才两文钱,我随便抄一本书就能赚到一年的报纸费,这可比买书划算多了。”

“确实,朝廷可真为我们做了一次好事了。”学子们纷纷赞誉朝廷这次报纸办的好,办的对,连带着吴海清的名声都提高了一大截。

第九十五章 独家代理权

吴海清最近走路都带风,精气神十足,总有人来问他报纸还有没有,虽然加印了一万份,可还是不够卖的。

长安各家书铺原本只是不好拒绝朝廷的要求,拿到报纸的那一刻内心是拒绝的,纸质这么差,印刷这么丑,字体这么小,谁要看这种劣质的东西?读书人可都是清高的,一开始每家也不敢多拿,吴大人卖着老脸才让每家分了五百份。

五百份也不贵,各家掌柜心想:大不了这个钱自己出了就是了,这些报纸谁愿意要谁拿去。

结果开始卖还不到两天,就有大批的学子涌进各家书店,十份二十份的买,说是一份拿着自己看,一份留着保存起来,一份放在家里,一份放在学堂,剩下的送给亲戚朋友,反正也不贵。

五百份报纸一天时间就售空了,还有人继续来问,掌柜的见状忙亲自去找吴大人继续要货,结果却被告知没有了。

四海书铺是长安城最大的一家书铺,在全国十三行省都有分铺,东家是大富商魏舒,今年也才刚过而立之年。

他拿着报纸仔细看了一遍,看到第一页的内容时就激动了,竟然是朝廷这个月颁布的几项政令,虽然与商人无关,但这表示朝廷想以报纸为媒介,将新政令以最快的速度传递下去,这就意味着以后商人没必要拿着大把的钱财送给各路官员打探消息,这对他来说有好有坏。

再看后面的内容,魏舒真心佩服创办报纸的人,听说是文渊阁大学士吴海清办的,也只有这样高洁无暇的大文豪才能想出如此惠民的东西。

“你说这报纸一份只买两文钱?”魏舒问一旁的书铺掌柜。

掌柜的擦了把冷汗,低头应道:“是,官府特别交代,价格是全国统一的,不允许书铺私自加价,哪怕运到外地也必须是这个价,否则一旦被官府发现,就取消代售资格。”

魏舒大笑起来,“你起初心里肯定想,就这样的东西送给我卖我也不卖是吧?”

掌柜尴尬地笑着说:“可不是,这东西长的丑,又便宜,就算进价才一文钱,卖一份才能赚一文,谁家也不愿意卖这个啊。”

魏舒拿着报纸拍了拍手掌心,“那是因为你没看到这东西的价值,一份报纸赚一文,一千份就赚一贯,看似不多,但你要知道,这一千份的销量为我们书铺带来了多少客人?只要其中有一成的客人多买了我们一本书,那这都是额外赚到的,这报纸是薄利,但能为书铺引来客源啊。”

掌柜一想,果然如此,这一期的报纸卖断货了,但每天还是有人来询问,有些人顺便就进书铺买点其他东西回去了,生意勐然好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