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百万UP学神天天演我(25)

另一个五十岁左右戴眼镜的女老师说,“有没有学过生物?基础的动植物,细胞,基因,人体组织,这些学过吗?”

化学老师一摆手,“孙老师你等一等,我先问的。”

语速太快谢澜跟不太上,但大概意思他是明白的。理综卷子他确实答得很惨烈,化学只乱写了几笔,生物一笔未动。

他叹口气对化学老师说,“在英国学过化学。”

“学了哪些?”老师立刻追问,“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平衡,无机有机,电解水解?”

谢澜:“……”还没背到这些名词。

他犹豫了一下,缓缓道:“情况有点复杂。物质什么的,学过。平衡学过。电什么?电是物理学的。”

“……”

谢澜看着她迷惑的表情,自暴自弃道:“确实和国内有点不一样,反正目前我会的,就是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

谢澜又补充了一句,“但这是昨晚新会的,考试时还不太会。”

化学老师眼神逐渐涣散。

另外几个化学老师也受到了震撼,纷纷放下教案开始对他行注目礼。

谢澜心里斟酌片刻,回头对生物老师说,“生物就简单了,生物没学过。”

生物老师:“……”

怕她对英国高中产生误解,谢澜连忙又说,“是我自己没有选。”

生物老师:“……哦。”

唉。

谢澜捧着真诚交流的一颗心来,但看这些老师的反应,似乎没有起到好的效果。

他内心向祖国老师们的责任心屈服,有些疲惫地往窗沿边靠了靠,就是上次窦晟在胡秀杰办公室靠的那个地方。

别说,还挺舒服。

化学老师僵了半天才缓过来,“老师没太听懂你的意思,就想问你学过哪些化学反应,不是问你知道哪些化学元素。”

她说着随手抽出一张空白的理综试卷,翻到一道题,圆珠笔在旁边空白处飞快写【CuSO4.5H2O==加热==CuSO4+5H2O】,问道:“拿这个基础题为例,发生什么变化?”

谢澜脑海里对了下中文,“硫酸铜受热分解,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

“你这会啊!”化学老师把笔一放,“会你怎么不写,还空着?”

谢澜认真看着那道题的题干——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现若将沈括提到的这种物质加热,你能观察到什么?】

好家伙。

谢澜犹豫下说,“我想先问一下,老师。化学题干用古文,这是国内独有的教育特色吗?”

化学老师皱眉,“什么意思?”

谢澜叹气,“意思就是,我不是不会,是不懂题,不知道该如何解答它。”

化学老师满脸问号,“这不就是不会的意思?”

“不是。”谢澜在心里重新组织语言,“这么说吧,如果我能懂这道题,我就能答了。”

化学老师麻了。

她僵硬地坐在椅子上仰头瞅着谢澜,竟一时间不知如何再问。

直到一个男老师说,“谢澜,你是不是不知道胆矾就是五水硫酸铜?”

谢澜一懵。

dan fan?

“什么但凡就是五水硫酸铜?”他犹豫了一会,“我是想说,但凡我懂这个题,我就会做了。”

鸡。同。鸭。讲。

办公室安静的让人害怕。

第11章 分班

谈话陷入僵局。

过了好一会,化学老师抓住了重点,“不懂题是什么意思?对知识点不理解,对考察的角度陌生,还是什么别的?”

谢澜倚着窗台,左手食指轻轻勾起又放下,那是一个类似揉弦的无意识的动作。

他有点焦虑。

交白卷的原因很简单,首先很多字不认识,其次认识的也不知道对应什么。这是事实,但却很反直觉——因为正常海外华人很少有读写能力像他这么差的,何况就算知识体系对不上,也起码该听过基本的氮氢铝镁之类。

他原本存了点蒙混过关的侥幸,因为根据经验,仔细解释后往往还会面临下一个追问——

旁边男老师忽然反应过来:“难道是对汉语理解有困难?诶,但你父母都是中国人吧?按理说不至于啊。”

来了。

谢澜一个激灵,离开窗沿。

“他们是中国人。”他下意识接道,而后语气变得迟疑,“但……他们,嗯,比较……”

比较少说中文。

或者说,在谢景明的坚持下,轻易不说中文。

“嘛呢?”

一个漫不经心又带着点不悦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窦晟顶着那一头没睡醒的头发晃了进来,满脸无语,“一起上学还带中途放风筝的,可真行。”

上一篇:不喜欢 下一篇:金枪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