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进男频搞基建(438)

世上谁人不爱忠臣良将?

他一时竟有些嫉妒楼喻。

殿中鸦默雀静,无人吱声。

所有人都被霍延的话给震住了。

楼秉忽笑道:“大善!霍二郎高节清风,不同流俗,此等结草衔环之举,令朕佩服!朕即刻下诏,言明此事,澄清流言!”

“叩谢圣恩!”

霍延抬首,与楼喻目光交汇,坚定幽邃。

众人不由看向汤诚。

霍二郎为了报恩,为了澄清流言,愿意放弃霍家身份,那你呢?

你愿意为了表示清白而放弃对西北军的统帅吗?

汤诚当然不愿意。

就在上早朝的时候,《庆州旬报》上的内容在京城掀起一阵狂热。

虽然京城已有《京城日报》,但《京城日报》很显然是东施效颦,完全没有《庆州旬报》的用心和精良。

是以,《庆州旬报》依旧是老百姓们的首选。

新一期的要闻直接令众人舌桥不下。

什么?霍家二郎为了报恩,为了澄清流言,竟自愿放弃霍家人的身份,只为留在东安王身边效力?!

有人不明所以问:“他报恩就报恩,为什么要脱离霍家?”

“嗐,还不是那些流言害的!也不知是那个鳖孙传出来的谣言,说霍二郎当年为了能活命,自甘堕落为东安王暖床!”

“我怎么听说,是东安王强迫他的?”

“没有的事!别听人瞎说!是东安王感念霍将军的功劳和风骨,特意救下了霍家血脉!霍二郎为了报恩,才一直跟随左右!”

“那是谁在污蔑东安王和霍二郎?”

“可别叫霍二郎了,人现在可是霍家的顶梁柱,不过已经放弃霍家的身份了。”

“那该叫什么?”

“他不是庆军的统领吗?就叫霍统领好了!”

等早朝结束,京城百姓都听说了霍延的举动。

盛赞者有之,怒骂者亦有之。

有人赞他知恩图报,有人骂他数典忘祖。

直到楼秉降下谕旨,大赞霍延饮水思源,不堕霍家风骨,允其放弃霍家身份,继续为楼喻效力,痛斥之声才得以平息。

谕旨颁布后,老百姓们发挥八卦的能力,挖出了早朝上的争论。

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京城多的是明眼人。

汤诚的心思太过明显,大家稍稍一想,便知他是想剪除东安王羽翼。

“什么留京任职?什么为了霍家清名着想?当初霍家被害时,他身为霍将军副将,有出面为将军辩驳半句吗?呸!”

“这么说,某人可真虚伪!”

“难道说,《京城日报》其实就是某人弄出来的?故意抹黑东安王和霍统领?”

“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像!之前还纳闷,谁那么大胆子敢捋东安王虎须,现在想想,除了权势滔天的某人,还有谁敢?”

“他这么虚伪,当初不会真是他陷害霍将军的吧?”

“不是说没有证据吗?”

“可他明显就是有野心啊,端看他愿不愿意率西北军回边关!”

“算了算了,大人物的事情跟咱们有什么关系。”

汤诚想打舆论战,楼喻当然奉陪。

他着暗线在京城百姓中引导流言的发酵,让汤诚“虚伪”之名大噪。

在汤诚气愤无奈之时,他又让人执笔写了数篇文章,极尽赞美汤诚对霍家名声的维护之举,将汤诚塑造成一个仁善厚道的霍家故旧,悉数投稿给《京城日报》。

《京城日报》的管事听命于汤诚,本就为汤诚名声一事烦心,乍一看到这样的书稿,自然大悦,连夜让人加紧印刷。

汤诚素来爱惜羽毛,虽然他让四万兵马陈列京畿,但他可以借保卫京城的借口给自己脸上贴金。

可霍家之事说不过去。

报纸上越是赞美他的仁厚,百姓就越能看穿他的伪装。

“如果他真这么厚道,当初怎么没为将军说上一句话?”

“谁不知道《京城日报》是他让人办的?现在这么变着法儿地夸自己,真给自己脸上贴金!”

“这么自卖自夸真的好吗?当初东安王和霍统领的脏水就是他让人泼的吧?真是用心歹毒!”

“东安王是勤王的最大功臣,他居然用报纸污蔑功臣!他到底存了什么心思!”

物极必反。

汤诚从《庆州旬报》初尝舆论的威力,但他所了解的不过是一些浅显的表象。

“反装忠”、“披皮黑”等手段,有时候比正面辩论更能引导舆论。

“夸的热搜”多了,便会败坏路人缘。

百姓根本不想再看到报纸上肉麻兮兮的赞誉之词,反而自发寻找汤诚的黑点。

总结下来,汤诚的黑点有三。

一是陈兵京畿,似乎有狼子野心;二是虚伪做作,意图抹黑东安王和霍统领的名声;三是有陷害霍义将军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