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琅嬛韶光(80)

作者: 林海潮 阅读记录

又找到族老们,一来建议族老摒弃原来的嫡庶偏见,以手艺做衡量,号召大家专注自我,积极竞争;二来保证在改善风气之后,会提供源源不断的订单。

谁会跟钱过不去呢,其实大家都感觉到村里的经济越来越不景气,但无奈经验所限,无法突破,现在有贵人相助,自然只有答应的。

时值六月,荷花盛开,周逸川和锦秋先回了一趟凤阳王府,赏了荷花,招了织布能手,沿途游玩了个痛快,才又返回上水村。

织布机已然做好,纺织厂也已建好,周逸川又在上水村大肆招女工,只要手巧勤学,通过简单的考核,即可入选,入选后先随教习师父学习织布技艺,再开始干活,学艺期间有银钱补贴,织出来的布亦可五五分成。

真金白银拿回家,丈夫们终于不得不慢慢地收敛了自己的脾气。

纺织厂办起来之后,锦秋也问过周逸川。下一步是不是该换个地方给他们找销路了?

周逸川却笑道:“何必舍近求远,我王府人口众多,尚不足供应。”

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为了长远,周逸川重新选拔了几个村子的军政官员,这几个月也都抓了一些捣乱分子。

周逸川便将他们的罪行昭告出来,并安排人手督促他们采石修路,伐木搭桥。

另外,周逸川弄了一批地豆,打算在下水村种着试一试,若是可行,今后油就有着落了,又是一项进益。

忙了大半年,这一日周逸川很认真问锦秋道:“你是否怪我不问你意愿,就将你带出来?”

锦秋早已无数次想过这个问题,这些日子,后悔吗?笑了笑摇头道:“我很高兴,以往的我总是在父亲的庇护下,虽则幸福,却不知幸福来之不易,现在经历了这许多事,真正见识了民间疾苦,方知安稳难得,回想我们书肆的那段日子,当时只道是寻常啊。”

周逸川环抱住她,轻声说道:“这边的事也差不多了,纪将军应该也快回安清了,我去提亲好不好?往后咱们就好好经营书肆。”

锦秋不防他忽然提起这茬,双颊羞红,将脸埋在周逸川胸口,沉默不语。

良久,锦秋才道:“你的事做完了,可我的女校和育幼堂都还没办起来呢。”

周逸川轻落了一吻在她发顶,柔声说道:“宁王妃想做的事,本王自当妇唱夫随,本就是为着实现你的抱负才有此行,怎会半途而废。”

锦秋心里暖暖的,又说起艳娘。

艳娘心中恨意难消,虽然圣姑,里正,董少爷,王二都已死了,但那些助纣为虐的村民却仍逍遥人世。

艳娘无法报仇,但也不愿意面对那些曾经将她压在身下肆意□□的人们。

周逸川打算履行诺言,带锦秋往江浙去,顺便带上艳娘,到江浙找个烟雨水乡过完余生。

一路往江浙而去,路上遍是美景,原本十日可到,但周逸川一行走走停停,已经上路七八日了,才到铜陵,又逗留了三四日,才又上路。

后又取道黄山,游玩了五六日,这里有一点小插曲,艳娘在黄山落发出家了。

二人到江浙时,已在准备中秋。

父女再次相见,好不感触,纪飞辛一入了军营,整个人神采奕奕,锦秋也比去年成长了很多。

戚将军和王氏女的六礼也已走完了五礼。

不过周逸川也不羡慕,因为他的赐婚圣旨到了。

两件大事,第一件赐婚宁郡王周逸川与忠武伯纪飞辛之女纪锦秋,第二件,将铜陵划给了淮西。

虽然岁禄,鱼米,盐课,税收都减半,但铜陵的矿产却远远可抵了,在其他藩王反应过来察觉自己被这两个毛头小子耍了时,周逸川的淮西已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上下一体,固若金汤。

借着护送锦秋到江浙寻父的机会,周逸川将江浙寻访了一遍,才独自返回淮西准备成婚事宜。

锦秋在江浙和纪飞辛一起又教了两月棍法,才随后返回安清备嫁。

因周逸川不愿回王府,索性将全部身家都搬到了安清。

虽是赐婚,但周逸川不愿宗人府插手,只想像寻常夫妇般,八抬大轿十里红妆,说着令人脸红的吉祥话,喜气洋洋地走完三书六礼。

三书:聘书,礼书,迎书。

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安清的百姓从没见过谁家聘礼这么多的,数都数不过来,只知道下聘的队伍已进了纪府大门,可队尾还没进城,纪府的院子被堆放的已无处落脚,纪飞辛懒得对聘礼单子,锦秋也感到头疼。

下聘后,定了婚期,女方家送嫁妆,便是迎娶新娘了。

安清的百姓仍在热烈地讨论着那一场下聘的壮观景象,更稀奇的事就发生了。

上一篇:最后的最后 下一篇:林先生家的小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