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十年代白富美(113)+番外

作者: 砚台山上 阅读记录

“……我、我有白糖票。”姜萱恋恋不舍地把票券递过去。

这年头票券种类繁多,买白糖要白糖票,买红糖要红糖票,买花生油要油票……让人眼花缭乱记不住。

总之都要限购,按人头“计划”发放。没办法,生产水平太落后,只能这么搞。

买了两斤大红喜糖,姜萱想了想,没急着回去,一个柜台一个柜台的逛。

看见喜欢的小玩意,厚着脸皮问价格,问完了犹豫半天,红着脸悄悄撤离。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一通逛下来,姜萱摸摸脸,自认已经学到了郑西洲人不要脸天下无敌的精髓。

最后上了三楼,姜萱一眼看中了绣着交颈鸳鸯的红色枕巾,真丝材质,摸起来滑溜溜的。

“同志,这个怎么卖?”姜萱试探。

“这是真丝面料,上海产的,算是高价商品,一对枕巾八块六,送两根彩带。”

“彩带?”

“也是真丝的,你摸摸,当头绳也好看呢。”

姜萱很心动,摸摸口袋里的钱,又想退缩了,“要布票吗?”

“不用,只要钱,八块六。”

姜萱看了半天,咬咬牙,闭着眼睛掏钱买了!

她要结婚呢,一辈子只有一回,还不能随便买点好的了?

就在姜萱乐不思蜀逛着百货大楼的同时,郑西洲来到房管所,准备把手里的小洋楼趁早卖了。

“大姐,我想卖房。”他开门见山。

妇女诧异:“卖房?哪条街的?”

“雁南路,花园洋房317号。”

“雁南路?”

“对。”

妇女越发惊讶,上上下下打量郑西洲。

那片街区的房子几乎都是花园洋房,离矿区和市中心都挺近,地段相当好呢。

妇女打起精神,“同志,麻烦你等等,我找一下以前的房产登记册。”

郑西洲坐到接待室,捏捏眉宇,似乎有点头疼。

雁南路比较特殊,那一片从前是洋人租界,住着不少外国人,郑爷爷图做生意方便,也在那里买了小洋楼。

不止一个,最大的那栋花园洋房也是他家的。

最初打土豪分田地,后来又逢江东市解放,新中国建立,雁南路完全变了样。

昔日风光的大地主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花园洋房被改装,修隔墙,加挡板,住进了大大小小的几百户人家。

郑西洲还算幸运,捐了大部分祖产,再加上郑父郑母立了功,一家人顺利换了成分,清白的不能再清白。

在江东市,他只留下一栋小洋楼。想留着当个念想。

退伍回来没想着搬进去,结婚更没想着搬家,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低调两个字。

现在倒好,直接让姜萱那个傻妞儿找到家门口了!

正想着,妇女拿着文件走进来,笑眯眯道:“同志,你再说说那个房子的地址,我确认一下。”

“花园洋房317号。”

“我看看,”妇女翻开登记册,找了十几分钟,才在最后一页的末端找到了317号小洋楼的登记信息。

“原来是这栋小洋楼!”妇女猛拍大腿。

“如果我没记错,那里挺久没人住了。房主是陆离,我这边一直没联系到他本人……”

郑西洲展开证明条子,直截了当地说:“我就是陆离,这是我以前用惯了的第二个名字,这张证明单,是当年分房的时候,市里的领导亲自开的,你看看上面的公章。”

妇女怔愣,低头看着时隔多年的证明条子,公章应该不可能有假。

看清右下角的领导名字,她半是震惊半是忐忑,“同志,那你现在是——”

“我想把小洋楼卖了。”

“……卖、卖了?”

“我急着出手,六百六十块,能尽快找到买家吗?”郑西洲问。

妇女笑笑:“那简单,同志,你带我进小洋楼看看,看看里面的装修怎么样,我心里也要有个底呢。”

天知道有多少人盯着这栋闲置的小洋楼。

尤其是雁南路的其他住户,一大家子老老少少,十几口人挤在不到二十平米的小隔间里,指望着厂里分房,少则两三年,多则七八年。

还不如咬咬牙买别的房子。

但是这年头,很少有人卖房,能碰到一个合适的房源都是走了大运。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钱的问题了。

房子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买得起,工人家庭大多生活拮据,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哪个人能爽快地拿出几百块买房。

郑西洲的那栋小洋楼不一样。

那个花园洋房占地面积不大,又是二层,看起来又气派又有面子,恐怕有的是人愿意买呢。

两人抓紧时间去了雁南路,还没走到附近,郑西洲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