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五零被大佬甜宠的日子(38)

作者: 默而识之 阅读记录

他略显贪婪的视线打量着姜宜凝,几乎不掩饰自己的用心。

姜宜凝现在全幅身心都在锵锵身上,虽然韩大生的目光让她有些不适,但也没在意。

反正谁想打她的主意,可要问问她手里的刀答不答应。

更何况已经是新社会了,她还怕一个大地主的管家?

开什么玩笑……

那可真对不起那么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她们争来的平等权益。

韩子越一直在旁边板着脸冷眼旁观,见姜宜凝毫不犹豫地要收养锵锵,他还是微微动容。

他们部队里的孤儿也不少,组织上也没有放弃这些孩子,专门成立的育儿院,收养烈士孤儿,直到他们成年。

可惜锵锵不是烈士孤儿,不然直接送到部队的育儿院里。

那里的老师都是有文化的,好多还是大学的毕业生,都是进步青年。

那里的日常供应也是部队里面最好的。

他们这些战士都很赞成给育儿院最好的待遇,不为别的,万一他们牺牲了,他们的孩子也会得到同等待遇。

这会让他们真正无后顾之忧。

所以当他看见姜宜凝对一个普普通通的孤儿释放善意,他对她的观感转变更多了。

“姜同志,那就先带锵锵去我家住吧,这孩子吓坏了,希望姜同志多费心。”韩子越和颜悦色地姜宜凝说,然后朝韩大生和张桂芬投去警告的眼神。

这是摆明了给姜宜凝和锵锵撑腰。

韩大生和张桂芬不约而同瑟缩着往后退了一步。

韩大生刚刚直起来的腰又佝偻下去,就像他一贯在晏大老爷面前一样,打着哈哈说:“韩连长说得对,韩连长说得对,以后锵锵就跟着姜大小姐……哦,不,姜同志了……姜同志,你一定要好好照顾锵锵啊……”

姜宜凝微笑着点点头,“那当然,谢谢韩大管事体谅,天色不早了,我得带锵锵回去洗漱一下,这孩子,听说半年没洗过澡了……”

说完姜宜凝想起一件事,视线冷了下来,看向张桂芬说:“张桂芬,锵锵的东西呢?你说是在路上‘捡’了锵锵,我不信他身上什么都没有,就被你‘捡’到了……”

她这是在暗示张桂芬是“见财起意”,才把锵锵“捡”回家。

后来一直想让锵锵死,就是为了吞他的财物。

不过这里面也有说不通的地方。

比如如果张桂芬真的是“见财起意”,那为什么不直接抢了那些财物就走?为什么还要把锵锵带回来?

半年前锵锵才两岁半,怎么可能对付得了一个大人的抢夺?

所以张桂芬为什么要把锵锵带回来之后,再各种折磨,没有饿死他,最后就想用“沉潭”的方式让他死?

这都是不合常理的地方。

因此姜宜凝继续诈张桂芬,看看还能不能找到更多的有关锵锵身世的线索。

如果锵锵真的父母双亡,她收养他也无妨。

可如果锵锵其实是跟被拐有关,哪怕不是张桂芬拐的,以后他父母找来,她也得给自己准备好证据说辞。

她可不想做了好事还被人误会。

张桂芬本来都想脚底抹油溜了,突然听见姜宜凝找她要锵锵的东西,立即条件反射般说:“什么东西?这小赤佬是阿拉在路边捡到的,哪里有东西?!”

“没有东西你会捡他回来?我不信。”姜宜凝抱着锵锵,看向韩子越,试探着问:“韩连长,能不能请您跟我一起去张桂芬家,看看有没有属于锵锵的东西?”

锵锵的北方话说得字正腔圆,而且没有俚语俗语,一看就是跟文化人学的语言。

因此姜宜凝判断那个抚养他的“奶奶”,应该是个有文化的人,所谓言传身教。

而有文化的人留下的东西,跟张桂芬这种家庭的人拥有的东西,肯定是不一样的。

如果张桂芬没有把锵锵的东西都卖掉,那很可能还在她家。

这时姜老太太又说话了:“我觉得张桂芬肯定是吞了锵锵的东西了,大家都知道,张桂芬家离开南嘉村的时候,穷得叮当响,她那个儿子,七八岁了还没穿过裤子,一天到晚光着屁|股在村里跑……但是她半年前带着三个孩子一回来,男人都没有了,但是却有钱盖起了青砖大瓦房。”

姜老太太哼了一声,“你们难道忘了张桂芬家以前那座一下雨就要塌了土胚房了吗?”

姜老太太提醒了大家。

村民七嘴八舌开始回忆张桂芬家以前的贫穷和邋遢。

再看看张桂芬家这座青砖大瓦房,神情就很微妙了。

青砖比红砖更难烧制,质量也更好,价格也更昂贵。

所以青砖大瓦房,比红砖大瓦房更有面子。

整个南嘉村只有两座青砖大瓦房,除了村东头最大的地主晏家的青砖大宅院,就属张桂芬家这座青砖大瓦房最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