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并肩在一起(36)

作者: 云醉舞 阅读记录

其实,到这种地步,敏锐的人已经能够察觉得到,事情在悄悄发生变化了。

而就在这冰火两重天之中,传染病医院旁边的那块空地上,方舱医院已经在悄悄地开工建造。

虽然整个社会的舆论情势似乎还很平稳,但是,省委和市委的压力却是非常大,因为,就在接下来的这两天功夫里,一边是对豆坊街道的全面彻查,一面是连续可怕的新增。

两天之间,找到医院求助的肺炎患者突破了4000千,日增到达了两千!这是一个新的可怕数字!

而且,病人的病情基本上都比较严重,伴有高烧、咳嗽、气喘、胸闷等等……严重的甚至直接需要上呼吸器。

而且,第一个死亡病例也终于出现了。

张悦然双眼布满血丝,神情有些麻木。

不是她对于死亡麻木不仁,而是因为,连续的急救依然没有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下来,这种感觉,让她头重脚轻,让她难受到失重。

张悦然从医数年,这自然不可能是她第一次面对死亡,甚至,作为医生,很多时候她也不赞成过度医疗,觉得对于有些病人,既然已经没有办法通过医疗手段来延续生命,与其痛苦的挣扎,不如给予生命最后的尊重,让人在最后的时光平静舒适,完成最后的想法,然后心满意足的离开。

有很长一段时间,张悦然甚至想过,要不要放弃自己在读的专业,去研究一下善终服务,她觉得,这或许更有意义。

因为,她作为一个传染病医生,见识过的是更加痛苦、无助的病人。

他们身患疾病,有些能够治愈,有些不能;能够治愈的还有希望,哪怕因为病情的传染性,他们不得不独自待在医院,忍受和亲人分离的孤独,可是因为有希望,所以他们总能更乐观一些。

但是有些人,却不能,因为他们已经被判了死刑,而传染病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也不得不忍受孤独,没有办法和亲人相聚在一起。

尽管作为医护人员,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使命、也都尽职尽责的为病人医治,为他们提供服务,可是很多时候,这比不上亲人在身边的陪伴,他们给不了病人亲人般的温暖,因为并不一样。

支持她继续坚持本专业的,是一个她曾经接待医治过的病人。

那位病人当时五十几岁,和张悦然的父母差不多的年纪,她和先生感情很好,有一个独生子正在国外留学,病人不幸染上了传染病,并且很快就引发了并发症,治不好了,却也不能离开医院,儿子回不来,丈夫进不来,她就孤独的躺在病床上,等待着生命就这样消逝。

那时候张悦然刚参加工作不久,医院里的实际工作和曾经的理想之间的差异、以及她和陈凯旋的分手,都给了她不小的打击,所以那段时间张悦然的心情挺低迷的,加上工作辛苦,整个人迅速地瘦了下去。

当然,如果因为个人原因影响工作,那就不是张悦然了,她虽然也在思考自己的选择到底对不对,但到底人还没有离开,那就该尽心尽力的工作。

所以,张悦然作为照顾那位病人的住院医生,凡是病人有什么需要,她都尽心尽力,随叫随到,当看到病人孤单寂寞的时候,如果她有时间,还会陪病人聊聊天说说话,知道她想念家里人了,主动帮她视频让她和家里人通话,不仅是张悦然,和张悦然一起工作的小护士,也都是这么热心的照顾着病人。

后来,这位病人去世之前,拉着张悦然和一直照顾着她的小护士的手,非常温和、真诚地感谢她们给她的陪伴。

张悦然还记得那个阿姨临终前平和微笑的样子,虽然因为生病整个人显得干枯,可在那一瞬间却又有一种别样的美好,她说:“张医生啊,谢谢你们,这段日子给你们添麻烦了,谢谢你们不嫌弃我一个老太婆,总是没事找你们麻烦,因为你们呆在我身边,尽管老伴儿和儿子都不在,可我并不觉得孤单,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下辈子当个医生,像你们一样,给别人送去温暖。真的,谢谢你们,这段时间,我觉得很好,很快乐。”

阿姨就这么走了,但是,张悦然一直都记得她,记得她临走前温柔的话语、对她的感谢。

那时候,张悦然也曾经历过医患关系的紧张、病人对她的挑剔和不理解、家属的不客气和质疑,也曾怀疑过自己这份工作辛辛苦苦却不被人理解到底有什么意义,可是,那位阿姨那番话,却让她整个人安定了下来,从此下定决心,在这份工作上、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坚持、继续努力。

医生不是一份好做的工作,尤其是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医患比例不太协调国家的医生,承受的压力和误解,都是不小的,每年医学院出来那么多学生,能真正当上医生的不多,当上了医生之后能够一直当下去不转行的,其实也不算多,归根究底,是因为这个职业真的非常辛苦,还饱受流言、危险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