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咸鱼的美好生活(543)

一脚踢过去,是姐姐给俩小子的爱,两人被踢习惯了,嘻嘻哈哈的走人。走的时候还瞄一眼水桶。

杨清钓鱼的时候也没有闲着,在QQ农场也忙着耕耘。

意识入农场,在种植区里查看。农场有花金币请管事,有管事,虽然要付出一些金币,可自己不用时刻担心,什么时候收菜收粮食,收各种肉类。

买多少给农场,自己加工多少,留多少,都是有比例的。

一个月的时间,日夜不停的种植收割,已经扩大了好些块地。

背包格子里,本月的任务粮食,鱼,鸡蛋,猪肉,蔬菜,全部已经收集完毕。剩下的,继续为下个月,下下个月等 ,为以后等每一个月攒各种物资。

手里也没有闲着,一会儿钓上来一条鱼一会儿一条鱼,有好些孩子围着杨清,一斤以下的鱼,钓上来也会扔进河中。

“清姐姐,咋都扔了?”边上一个吸溜着鼻涕的小男孩,不解的问道。

小男孩身边还蹲着一个小姑娘,眨巴着黑黝黝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的 ,水汪汪。望着鱼,还吞口水。

“太小了,河中的鱼不能钓光,留些让鱼长大,大鱼再生小鱼,以后就不愁没有鱼吃。”

小男孩吸溜一下,说道,“是不是一次吃光了,以后就没得鱼吃了。”

“是,吃一半养一半,才能生生不息。”杨清没有想到自己此时的一席话,小男孩记了一辈子。对小男孩影响深远。

“噢。”

看着小男孩,杨清问,“小家伙你家有没有钓鱼竿,有的话拿来,姐姐教你钓鱼。”

两个孩子,看着长得不赖,五官清秀,长大了一定男帅女美。看着他们对着活蹦乱跳的鱼都垂涎的吞口水,也想帮帮他们。

小男孩眼珠子滴溜溜转动,薅薅脑袋上的头发,悄声的说,“咱村大部分人家都有钓鱼竿。”

“那你快去拿啊?”

“谢谢清姐姐。”小男孩附在妹妹的耳朵交代她呆在原地不走,不许下水,要等他来,见妹妹乖巧的点头,才起身一溜烟的就朝家里狂奔。

跑走的小男孩是本地生产队的一户人家的孩子。家里与杨家还有点亲戚关系。

小家伙不只是回自家拿钓鱼竿,还一路的大喊,给宣传,惊动了不少在村里玩闹的孩子们,一个个的听到小男孩的话语,纷纷的跑进自家,一通翻找,拿出来自制的钓鱼竿,还有提着鱼篓,纷纷的朝小男孩说的地方跑来。

乌央乌央的孩子,全放肆的朝一个地方跑来。见到杨清,一个个的很有礼貌,先打招呼。

也许是小男孩的宣传到位,一会儿功夫,全村的孩子基本都来了,随身携带的东西可不少。

几乎没有人带小板凳,都是坐在一屁股坐在地上。

钓鱼的孩子太多,杨清只能再悄咪咪的洒点东西,造几个鱼窝子。

一直到大人们下工,一群孩子们还不舍得走。

村子不大,一共也有五十多户人家。不过现在的一家家,可不是三四口人,大多数都是十几口甚至二十多口人。

五十多户,人数也不少。

像杨家一样分家的大家庭是少数。全村也没有几户。

今晚的村子里,空气中到处都飘散着鱼香味儿。

从村里回城,已经是厂里快下班的时候。踩着三轮自行车的杨清,小小的车厢里用大桶装着几条大鱼,还有两斤多的小鱼。

回到家里,自己把车停在屋檐下,水桶拎进家里。

此时前院的人,基本都不在家。都在外上班,只有卢寡妇的老婆婆躲在窗户后悄悄的看。

杨清知道,神识强大进院子就知道谁家有人谁家没有人。前院还有人家也有退休的,或者家庭主妇,可此时除了卢寡妇的婆婆刘大丫外,其余的都不在家。

还有一个小时,就要下班,那些人也该回来做饭。

等杨清刚收拾好,外面已经有了响动,有些大妈陆续的回来了。

见到杨清在院子中的水池子边杀鱼,东厢靠正房的第一间是老严家。严大爷(大伯)的妻子乔大妈拎着菜过来洗,“哟,小清丫头,又回老家钓了鱼来呀?”

“嗯,钓了些。”

杀鱼她是熟手,一刀一刀的皆有章法。看的乔大妈伸出大拇指点赞,“厉害,不亏是你爸的闺女,利落。”

头一甩,傲娇的很,“那是,我不能给我爸丢脸。”

在家里做菜,还煮了父女俩吃的大米饭。北方大米少,杨清也不常煮大米,偶尔煮点。倒也不打眼。

“小丫头得意上了。”乔大妈在水池对面洗菜。前院的水池一共四个水龙头,一边两个。两边还有多余的水泥台子,可以放菜放衣服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