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咸鱼的美好生活(465)

“对,记住小杨的好。”金婶子也回了一句。

屋内杨清把衣服鞋子全整理好,父母的,还有孩子们的,自己要备用的存货。

第三天,天不亮就起床开始做红烧肉。做了一顿丰盛的早餐,一家五口吃完饭,提着做好的红烧肉还有准备好的礼物,杨清拿着地址,起了颜家。

在佳琪家里,热热闹闹的玩了半天,一直到午饭后才回家。

闹腾了半天时间,杨清五人回家。但颜家人去挤坐在一起,颜佳琪的大嫂,拉着颜佳琪问,“琪琪,你那同学杨清,家里是干什么的呀?出手可真大方。”

颜家也不差,还更好。从颜父颜母能住进军区大院的二层小楼就能看出来。

一般的职务,可没有二层小楼住。

佳琪不明白,“大嫂,清姐的礼物中是不是有什么了不得的礼品?”她只关注了之前清姐做的红烧肉,别的礼物,她都没有关注。

颜大嫂是部队的医生,也不是什么没有见识的人,“那倒不是,送的都是外面都有的礼品。只是那都是不好买的,我看了眼,那油清亮亮的,一看就知道是好油。”

“好就用呗,清姐不是那占便宜的人。上次她搬新家,我送了她一份不错的搬家礼,她肯定是借咱家搬新房的机会,还回来 。

别看清姐一个人养几个孩子,可她不缺钱。每个月都稿费加翻译费比爸妈他们的工资加起来都多的多。”

杨清写小说的事情,颜佳琪是知道的。宿舍里的人,只知道她在教授那接了翻译的活,写小说,那些人不知道。

接翻译的活,大家多少有些羡慕,但也知道,她们自己干不了,嫉妒都没法子嫉妒。

“你同学蛮厉害的呀?”颜母放下报纸说道。

“那是,肯定厉害的呀,清姐学什么像什么。她还学了别的语种,一样学的特别的好。我们连现在学的都搞不清楚,可她学什么都快,发音还特别的标准。

连教授们都说,她说那些语种跟那些本国人一样,就是俚语也懂,还发音准确的像是在那边住了很多年的人。”

颜佳琪现在最最崇拜的就是杨清,还没有催生学霸,学神这两个词,要是有,她肯定会说杨清就是学神。

学什么都快。快的让人觉得她“不是人”。

颜家人也就是小小的议论了一回杨清。

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一大早,杨清就带着几个孩子回娘家,即是过节,也是送年礼。

上午九点半,杨清已经到了娘家。

杨父早上起床就一直背着手在胡同口转圈,一直转到杨清几个出现在胡同口,快步上前接住几人。

“东西我来背,带这么些干什么?家里什么都有?”杨父不重男轻女,现在因为三闺女有出息,写的小说不只是上了报纸,还上了广播,天天都能听到。

杨父现在觉得自己就收这条胡同最靓的老父亲,骄傲的很。

“爸,我也不天天来,还不允许我孝敬孝敬您和我妈。”礼物真多,二老一人一套棉衣棉裤一人一件纯羊毛衫,一双棉鞋,一双皮棉鞋。

几个侄子侄女也每人一双棉鞋。

还带来了新鲜的猪肉,排骨,新鲜鱼,以及二十个鸡蛋,还有二十斤大米,十斤精面粉。以及一些新鲜的韭菜。

家里用木盒种植了不少,白天放在客厅,晚上放在杨清母女俩睡的房间里,长势很好。

听到闺女的话,杨父乐的胡子都在抖动欢舞。

孩子带来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份心,有孝心记得他与老妻就够了。

“哈哈,有心就行,你看你,多少东西。也不怕压着孩子们。”

四个孩子每个人都有帮忙,即便是盼盼,也用杨清给她做的双肩包也背了一双鞋子。

四个孩子一人一个劳动布做的双肩包,上面绣着闪闪红星。

杨清是用扁担挑着一对小箩筐回娘家的。

杨父接过担子,自己挑着,进到院子里,得意的故意大喊,“老伴儿,小清回来了。你出来帮孩子们接接东西啊。”

一声狮子吼,他们这个院的都被吼了出来,掀开沉重的帘子,站在门口瞧热闹。

特别是西厢另外一户的老林头又站在厚重的帘子边,斜靠着,问,“老杨,小清丫头这是给你孝敬了什么宝贝,大喊大叫的,也不怕吓坏小孩子们。”

老林头还忙里偷闲的与杨清打招呼,语气中透着亲昵,还有尊敬,对一个作家的尊敬,“清丫头,过年回来不?”

杨清接侄子们帮忙背的超重物品,回答老林,“林大爷,我过年不回家,我家可住不下,挤挤都住不下。”

“也是。你这孩子心善,是个好人,,以后有好报的。”老林的话让其余几家(不包括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