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青陵上柏(117)

作者: 银十二 阅读记录

“什么时辰了?”

夏玉秋推开阁楼的小窗户往外看了一眼,“酉时将至了吧,该回去了。”

沈临眼帘稍稍低垂,“柳大人的结案文书如何?”

“不愧是柳映书,比不得啊。”夏玉秋手肘撑在窗棂上,看了眼刑部唯一还亮着的那扇窗,“囊萤映雪照书读,又不是什么寒门学子,高门显贵,还要这么努力,衬的大家都像废物。”

“我可以看看么?”

“可以啊,反正本来也是你们昭影司的案子,就当最后的裨补阙漏吧。”夏玉秋从怀里掏出一张誊好的折子递给他,他一字一句认认真真看了一遍,行文确实更加流畅,详略得当,词句无可挑剔,枯燥的实录读起来有如诗赋,韵律合辙,但,这恐怕都不是最重要的。

钟子良拒不认罪被一笔带过,王充与之相识于娘娘庙,钟子良以其身怀六甲的妻子胁迫,换取了武安侯的动向,王充既知兵临城下不远,一面暗自筹备防御,一面去信雍城求援,待魏国得手,归还其妻后,便奋起抗之,殊死一搏,以期立功掩罪。而后,双方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虚与委蛇,维持着表面的相安无事。至于幕后主使,推定了魏国六皇子,虽无实证,但论据充分,合情合理。物证中还补充了王充当年寄到雍城的求援信以及许安平证实魏国暗探隶属六皇子管辖的证言。细枝末节的断点全部接上,并非凿凿之言,虚实之间恰到好处,反倒显得真实。至于需要求证的那部分,谁还真的会去问魏国六皇子呢,他承认与否,都无半分意义。

可是,总微妙地觉得哪里不对。

“这是柳大人上任后结的第一个案子么?”

“不是啊,太平盛世也总有许多找不太平的,刑部哪有这么轻松。”

“那所有结案文书他都会过目么?”

“嗯。”

“之前有说过些什么么?”

“当然有了,行文、用词、甚至是语气,他眼里可是揉不得沙子的,但每次说的都对,只能改啊。”

这次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为什么要自己亲自上手呢,有什么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么?

沈临将折子还了回去,随口闲聊道,“夏大人和柳大人有什么过节么?”

夏玉秋摇了摇头,“他啊,虽然自小就是一副看淡红尘的模样,但除了课上,平日里总是笑着,温和知礼,不讨厌。后来,他参加了科考,在我们还在扎堆厮混的年纪做了官,再后来,他就自请调离永安去了漠北。我们接触的不多,又不是一类人,能有什么过节。其实,我还是佩服他的,当年他也不过十六岁,一身缟素戴罪参加殿试时到底是什么心情呢……”

“戴罪?”

“是啊,现在大家都装作不记得,说什么柳之瑜大人辞官归隐,太傅淡泊恩养,好像他们柳家生来就是个个出尘的,若真如此,柳氏又怎能在永安立足呢?为官为民非为君,明明柳映书才是这个官宦之家的异类。当年,贞献皇后身上可是背着谋杀储君的罪名,柳家被满门囚禁府中,随时可能抄斩,侯爷生死不明,孤儿寡母亦是势单力薄,老夫人故去,也只能停灵家中,不得入土。哪是什么辞官恩养,是降罪啊。但他柳映书就是在这种境况里,搬出古礼旧训,一人舌战礼部和吏部的数十位大人,为自己争了个参试的机会,一举夺魁。”

夏玉秋长叹了口气,“突然觉得自己太无用,要不,明儿去拜柳映书为师吧?”

沈临张了张嘴,“也……可以。”

夏玉秋摸了摸肚子,“啊,好饿啊,九影要一起去吃个饭么?”

“我还有事,今日有劳作陪,改日请你吃饭。”

“没什么,过两天我休沐,一起去静安寺吃顿素斋吧,很不错的。”

“好。”

夏玉秋掌前走了,沈临借故慢了些,他远远看着夏玉秋出了大门,脚步未停地消失在街上,这才走了出去。各府衙门口挂着灯笼,有些门已经关了,长街寂寂,他松了口气,一步一步往回走。

“老九。”

拢共不过走了三丈余,脚下一顿,少女从阴暗的巷子里缓缓现身,在光影边缘冷脸看着他,他不自觉地吞了下口水。

“你怎么……还没走?”

“哼,你这话问得好奇怪,是谁一开始跟我说,昭影司的规矩,必得同进同出,然后又三番四次地违背,怎么,我记下了,你便忘了是么?”

“世子没送你么?”

“他一个马上就要成亲的人为什么要三更半夜送我?”

“不成亲就该送了么……”

“你说什么?”

“我有事耽搁了……”

“呵,我当然知道你是有事耽搁了,不然……是故意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