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十六号花坊(107)

作者: 张瑜喻 阅读记录

  九十六号倒是日渐正规,最后甚至直接并到了情报机构里。

  至于赵寄姝?

  忘了吧,至少赵寄姝的最后一句话是——

  “忘了吧!”

  ☆、番番外:最初的架构

  第一章留连戏蝶时时舞

  本文是架空小说,背景如下:

  在平行时空里,公元前210年的始皇驾崩并没有将公子扶苏送上绝路,相反,一个人的及时出现改变了公子扶苏的命运,也改变了大秦帝国的命运,此后华夏江南江北被不断分分合合,最后由楚国统一华夏,而后开启近代社会。

  新历14年,为换取女性选民额支持,一夫多妻制度废弃,我们的故事,也就此展开。。。。。。

  一

  新历16年,近滨市。

  作为两江流域,也是全华夏最为富庶的地区,近滨市区高楼林立,间或以街区的形式穿插着徽派建筑的居民楼。每当华灯初上,霓虹灯便会掩映住夜幕,掩映住这些传统建筑,沉醉了夜晚,沉醉了纸醉金迷的夜生活。

  近滨最出名的舞厅莫过于小都会歌舞厅,挨着最大的商场挨着各种饭店酒楼,正处在商业区的正中间,白天的时候女人爱来,晚上的时候,男人爱来,对得起这条街的名字——繁荣路。

  在这样一条路的尽头,有一个把着十字路口的小院落,在灯红酒绿之间显得格外低调。掉了漆的铁栅栏门内敛地向里开着,抬头入眼的就是一座小洋楼。紧接着才能注意到列在院子右边的三排花架子。这时再看门外,才能在树荫里找到一竖排红漆写下的,已经有些斑驳了的字:九十六号花坊。

  原来是一家花店。

  自从西洋的花艺传过来了之后,近滨人就慢慢发现了它的方便,也开始养成了送纸包花的习惯了。作为最早形成这项习惯的地方,近滨有不少的花坊,光是九十六号旁边的百货商场里,就有不下五六家花店,包装纸、包装布格外精美,花的种类也多,价格也更便宜,却始终威胁不到九十六号的地位——

  九十六号的大头生意,不是卖这种花。

  在普通的市民眼中,这家店开了十多年了,每天都看着像要开不下去的样子,却每天都没有倒闭,真真是个奇迹,但比起别人家的生意倒闭不倒闭的,大家更感兴趣的,还是九十六号的花艺师们。

  九十六号的花艺师们,是清一色的女子。十几岁也好,几十岁也好,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一种美,或是清纯或是魅惑,或是优雅或是高傲,很难让人移开眼睛。

  老板很少露面,老板娘春姨则是一个三四十岁的妇人,常着紫色的旗袍,自有一番风韵。平日里老板娘也不怎么出面,多是由花艺师和掌柜的答对客人,但若是客人看不上这些花,说要和老板娘谈,掌柜的便会去小洋楼独立开门的会客室里找老板娘,接着伺候老板娘的小丫头,叫雁来红的,便会捧着两个彩印的册子给客人看,有相中的,再到会客室里谈。

  可能是九十六号的架子太大了,价格也太高,很少有人真的在九十六号买花。在坊间,这不过就是一家很奇怪的花店罢了,但是在上流社会,“九十六号”却意味着不一样的东西。

  二

  三点多的时候,一辆黄包车停在了“九十六号”的门口,看样子,应该是哪位上流人士的夫人。

  夫人下了黄包车就进了九十六号的大门,对正在修剪花枝的木槿道:“我找你们老板娘。”

  木槿没答话,院子另一边候着的掌柜反而一脸堆笑:“我去请。”

  这次,老板娘没打发雁来红出来问,而是自己拎着两个册子出来了。

  “诶呦,俞夫人,您来了!”老板娘格外热情。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俞夫人的态度也没那么冰冷了。

  “里面谈?”俞夫人问。

  老板娘眼里立时有了笑意,一面把人往里面引,另一面向里面吩咐着:“雁来红!沏茶!”

  两位落了坐,雁来红沏了茶就赶紧退下了。俞夫人也才说明来意。

  原来,这位俞夫人本姓顾,嫁的是俞家独子俞承皖。俞承皖是顺天俞家分了好几分的分支,因着占据地理优势做丝绸生意挣了不少钱财,家境还算不错。在这人才济济的近滨市,俞承皖的俞家即便顶层的上流权贵排进不去,也好歹算是挤进了名流的圈子,也算是个金贵人家。

  近滨的俞家是在俞承皖的手里操持起来的,只是进入了上流社会,自然也学会了上流社会的那些习气,“传统技艺”老四样玩得是样样精通。俞夫人刚进门的时候俞承皖还只是在外面找女人,等到一年后俞夫人生下儿子俞轻林之后,俞承皖就开始逼欢,到了后来甚至演变成了妻妾同欢。身为婆婆的老夫人不去过问,更不会管,俞夫人也只能忍气吞声,江城顾家虽然比俞承皖家强上许多,可俞夫人是远嫁,实在是没法时时看顾,更合况顾家家里也是一堆的糟心事,俞夫人只能万事靠自己。